2019年8月10日 星期六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一集)


如果情執深的,留戀這個世間名聞利養,執著的情執放不下,這都是障礙,有這些夾雜,我們念佛的功夫就被破壞了。我們明瞭,就得要真幹,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困難,剛才講疾病,念佛能好。除疾病之外,一切疑難雜症,你煩心的事情來了,不知道怎麼解決法。很簡單,你暫時把事情放下,你老老實實去念個十分鐘佛,念個二十分鐘佛,智慧就生了,你就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。所以妙,妙不可言!學講經的同學,在備課的時候遇到困難,這段經文不知道怎麼講法好,不要再去想,愈想愈麻煩,你想不出來的。乾脆放下,去拜佛,拜個十分鐘、二十分鐘,突然靈感來了,問題解決了。這我們經驗很多。不拜佛,念佛也行,念個十五分鐘、二十分鐘,這是什麼?他心定了,定生慧,慧就能解決問題。這個方法應用起來非常廣泛,一切時、一切處統統可以運用。這麼好的方法,這麼簡單的方法,就是很少人相信,很少人會用。我們這麼多年來養成習慣,天天讀書,讀書實在遇到困難,念不懂的時候怎麼辦?放下來,念佛,繞幾圈,你再回頭來,再看,懂了,問題解決了。這是我們遇到很多,不是一次兩次,很多次,有感應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一集)  2010/12/1



 
 
清朝乾隆年間,慈雲灌頂法師,這也是在那個時代的大德,通宗通教,顯密圓融,著作等身,他一生當中著作四十多種,日本《卍大藏經》裡面收了有二十多種。他老人家有《觀無量壽經》的註解,叫《觀經直指》,我們在早年,學習《觀無量壽經》讀過他這個註解。這裡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,造作五逆十惡,具諸不善,極重的罪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的、所說的這些經教都救不了你,祖師大德編的這些懺儀也救不了你,你說這個罪多重!灌頂法師說,最後還有一個方法能救你,什麼方法?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,能救你。你就曉得這一句名號比誦經的功德大,比拜懺的功德大,什麼樣的懺儀都比不上這句佛號,這很多人不知道。你要是知道了,如果超度亡人,或者是超度祖先,做這些法會,去拜懺,不如念佛!同參道友集合起來,念一天佛的功德多大,這很多人不知道。懺儀當中佛號愈多愈好,你看看中峰禪師《三時繫念》裡面,念佛的時間佔很長,他很有道理!中峰的開示太好了,真正能得冥陽兩利,聽他的開示會覺悟,這都是念佛求生淨土,與淨宗經教完全相應。念念中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,我們的罪業還是這麼重,由此可知,無始劫以來,我們造作的不善業太多了!佛要多念,就是消業障,而且非常殊勝,超過一切經懺。命終之後,即得往生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一集)  2010/12/1

 


 
 
現在弘法的人愈來愈少,什麼原因?沒人護法,不容易!在這個時代,跟從前不一樣,從前弘法,社會大眾尊敬你,照顧你很周到;現在弘揚佛法,人家瞧不起你,沒人護持你,你的生活都非常困難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所以現在沒有弘法的人。我自己親身的經歷很多同修都知道,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,發心走這個路子,走得真是很辛苦,走到什麼程度?寺廟裡不收你。到人家寺廟去拜拜佛、吃一餐飯還可以,想在寺廟裡住一天,不行,不收你。這個寺廟裡有法會、有經懺佛事,你參與,歡迎你,你說我到這裡來講經,沒人要你,沒有一個會接受你。所以我這一生活動,誰請我?居士道場請我。在國外講經,居士們成立很多淨宗學會,都是淨宗學會來邀請我。這個地方,本來香港要成立淨宗學會,這個招牌別人拿去了,香港有個淨宗學會,所以這裡只好改名,改成香港佛陀教育協會。香港有個淨宗學會,那個淨宗學會也是我勸他們大家,應該有二十年前的樣子,我勸他們成立的。所以非常不容易,我們看到這一條感觸非常深。沒有人護持就不會有法師出現,無論在家出家都需要有人護持。護持的人是菩薩,不是菩薩他不懂,護持的功德非常大,佛法能不能常住世間靠護持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一集)  2010/12/1


 

 

護法真的不惜身命,於一切法,這自己要遵守的,不生毀謗。外頭毀謗你有沒有?有,你要能忍受。這裡頭還有嫉妒障礙,都無法避免,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是如此。僧團裡面有六群比丘,不聽話的學生、破壞道場的學生,這佛做給我們看;外面有六師外道種種嫉妒障礙,對於佛法惡意的批評,甚至於對釋迦牟尼佛的傷害,佛能忍受。實在講,這統統都是教育、都是教學,佛在那裡演戲,演給我們看。教我們在一切時、一切處所遇到這些境界的時候,自己知道怎樣應對、怎樣化解,在弘法利生這裡面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,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。所以對於一切,無論是有意無意,毀謗三寶,障礙弘法利生的事業,都不要放在心上。心上放什麼?放阿彌陀佛就對了。沒有怨恨,一定要想到大乘經上講到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他也是佛,現在一時糊塗,做錯了事情,他會覺悟的。但是這種糊塗、這種造作當然有因果,各人因果各人承當。佛菩薩看在眼裡就很難過,做錯事情要受處分,佛菩薩再不會加以責備,這才叫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所以這一念很重要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一集)  2010/12/1




 
 
「身心清淨,不染利養」。身體,身與心遠離名利。世尊為我們示現的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一生手不執著金銀財物,做到這樣的。一切都是隨緣,沒有一點點貪心,別人給什麼吃什麼。我們在講席也給諸位報告過,那人家給的東西不乾淨、腐壞了的,能吃嗎?吃了會生病。能,佛菩薩都能吃,在三十二相裡頭講過,這個食物到佛的口裡面去,完全變成最美好的上味。境隨心轉,佛的心太好了,所以到他手上東西就變好了。境隨心轉,我們就明白了。因為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,釋迦牟尼佛托缽,有人供養他,什麼人?乞丐,乞丐還生病,人家在外面討飯討一點東西,又餿,氣味又難聞。他看到佛,想在佛那裡種一點福,修一點供養,什麼東西都沒有,只有這一點。佛歡喜接受他了,佛不嫌棄。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的人,所以這樣的食物到佛口裡都變成上味,叫醍醐上味。我們要懂這個道理,要向佛學習。真的,你只要有真誠恭敬心,再不好的味道,你吃起來都覺得很好吃,你不會感覺到嫌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一集)  2010/12/1

  


 
 
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的人,所以這樣的食物到佛口裡都變成上味,叫醍醐上味。我們要懂這個道理,要向佛學習。真的,你只要有真誠恭敬心,再不好的味道,你吃起來都覺得很好吃,你不會感覺到嫌棄。

同樣一個道理,心行、身心不善的人,吃山珍海味會生病。為什麼?最美好的東西,因為他的心念不正,他把它轉壞了。你看那個大醫院的病號,很多都是富貴人,不是富貴人進不去。古人講了一句話好,叫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」,這是告訴我們,言語跟飲食都要很謹慎,你才能得到一個健康的身心。但是真正健康的身心,要放下利養,名聞利養不能沾邊。好事要做,認真的做,拼命的做,遠離名聞利養這就對了。古人也有兩句話,值得我們反省的,他說,「為善莫近名」,做再多的好事,不要出名;「為惡莫近刑」,你做壞事,這壞事不會受刑罰,這壞事不大,不是大壞事。說得很有道理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一集)  2010/12/1




 
 
什麼是真正的一切種智心?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切種智心,也就是大菩提心。日日常念,念阿彌陀佛、想阿彌陀佛,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。我們也不要去要求,天天想著佛怎麼還不來,我念這麼久了?那叫打閒岔,那叫做妄念,念佛裡頭夾雜著妄念,佛就不會現前;一個妄念沒有,偶然真的見到佛。見到佛也別歡喜,也別到處宣揚,「你看我的功夫不錯,我見佛了」,別人還沒見到,好像我比別人高一點,這錯了!那不是見佛,那是見魔,他已經把你的正念破壞了。佛現前的時候,你根本不起念頭,這叫正念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,你也不覺得這是稀奇。在傳記裡頭,我們看到慧遠大師,我們淨土宗初祖,第一代祖師。東晉時代在江西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,中國第一個念佛堂,東林念佛堂,邀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,在那邊專修念佛法門。那時候就一部經,就《無量壽經》,一句佛號,真正做到不夾雜。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,往生的時候才說,往生之前沒說過,他在念佛的定中見到西方極樂世界,過去有三次,都沒說。告訴大家,今天我又見到了,我要往生了,這才跟大家宣布。這是祖師大德們示現給我們看的,心中真是有定,這是感應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一集)  2010/12/1


 

 
 
《楞嚴經》上佛教導我們,這些瑞相現前,見到了你完全不理會,是好境界,如果你理會它,你就著相,那就叫魔境界。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面,在你的心,你心不動是佛,你心動了就是魔。你見到阿彌陀佛、見到西方極樂世界,若無其事,不去想它,不去理它,這是好境界,這就是佛境界;如果你見到很歡喜,到處跟人宣揚我自己功夫不錯,那是魔境界,為什麼?已經把你的清淨心破壞掉了。所以為什麼佛菩薩不現相,道理在此地,現相你受不了,現相對你沒好處,讓你胡思亂想。佛菩薩慈悲,不現相給你看。你真的像慧遠大師那種定功,佛就會現相。你看佛現三次他都不動心,第四次他往生了,才跟大家宣布,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一集)  2010/12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