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集)


經上講「執持名號」,執就是執著,持就是保持,不要失掉,執持這個名號,其他的都不要執著了,放下了。用一個執著,放下一切執著。因為一切執著叫你放下,你不容易,你做不到,總是要執著。這是方便法,無量法門裡第一方便,用這句佛號。因為這句佛號真的是好,一切時、一切處都可以念,不拘任何形式,大聲念、小聲念,念出聲音、默念都可以,心裡面念都行,你看,它方便!目的在什麼?用這一念把其他的妄念打掉。如果我念這句佛號還摻雜別的雜念,那你念佛的功夫全部破壞掉了,這叫功夫不得力。

昨天還有人問,念佛雜念太多,用什麼方法把雜念念掉?你功夫不得力,功夫得力,雜念就少了,這與信願有關係。如果真正發願,我這一生一切放下,就向著一個目標,求生淨土,見阿彌陀佛。如果你只有單純的這麼一個目標,這麼一個方向,你其他東西自然放下。我還要想在這個世間幹這個、幹那個,那你的妄念多了,你什麼時候能得清淨心?這個事實不能不知道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集)  2010/7/15




 

《無量壽經》上,佛教導我們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他就把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、親近阿彌陀佛擺在第一,其他都不說了,為什麼?只有這個成就,才叫圓滿成就。往生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也是真實圓滿成就,為什麼?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。眾生苦,眾生有難,誰來救?佛菩薩的事情。我們是佛、是菩薩嗎?不是。為什麼?佛菩薩不會有妄想。在這個世間不是沒有佛菩薩,有,乘願再來的佛菩薩很多,人家是真的,示現在這個世間。你問他,他有沒有妄想?他沒有;他有沒有分別、有沒有執著?沒有,他真沒有。他的分別執著叫和光同塵,你們執著,我隨順你的執著;你分別,我隨順你的分別,跟你好溝通,跟你容易往來!心地清淨,一塵不染,那是真菩薩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集)  2010/7/15


 

 

同學們要知道,在我們這個時代,無論是中國外國,造謠生事的很多。早年,我在美國,有人告訴我,某人是文殊菩薩再來的,某人是什麼佛再來的,有些同學來問我。我告訴他,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但是有個規矩,身分要是暴露,他就往生了,那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;如果身分暴露,他還住在這個世間,他不走,這是假的,這絕對不是真的。從這個地方,這個示現留給我們後世佛弟子做為標準的參考,這正確。布袋和尚真有其人,《高僧傳》有他的傳記,就是我們現在供的彌勒菩薩,他出現在五代後梁。傳記裡面記載著他的這些事,姓名不知道,沒人知道他姓名,也沒人知道他年齡,只知道當時在奉化有這麼一個出家人。每天背個大布袋去化緣,無論人家供養什麼都往布袋一丟,他看也不看,所以人家叫他布袋和尚,耳朵長得很長很大,見人都是笑咪咪的。他是臨走的時候,自己跟大家宣布他是彌勒菩薩再來的,說完之後,坐在那裡就往生了,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集)  2010/7/15




 

  或者是別人宣布他的身分,別人只要一宣布,他就走了,那也是真的。國清寺的豐干和尚,阿彌陀佛再來的,寒山、拾得是文殊、普賢。當時的刺史,就是當時的市長,母親生病,豐干和尚把他媽媽病治好了,他非常感激,向這個法師請教。正好他被派到當地做太守,就是這個地方的市長,去向他老人家請教,天台山是他管轄的轄區,這裡面有沒有真正的高僧大德?有,他就告訴他有。什麼人?寒山、拾得,你到那個廟裡去親近這兩位大德。寒山、拾得,是文殊、普賢,是豐干說出來的。他去了,去了,人家去拜訪參學,要見這些聖賢僧,一說寒山、拾得,大家都笑:你怎麼找這兩個?這人瘋瘋顛顛的,神經病!怎麼找他?這裡頭高僧多得很,這兩個是在寺廟廚房裡燒火的,一個是挑泔水的,一個是在廚房燒火的,他說你怎麼找這兩個人?他不說話,他知道這兩個人是菩薩再來的,一定要去頂禮。這兩個瘋瘋顛顛笑他,往外跑,他就後頭跟,去追。追的時候,追到一個山邊,這山裂開了,他們兩個走進去,說了一句話,「彌陀饒舌」,山就合起來,沒有了,這是真的。人家一聽「彌陀饒舌」這句話,豐干告訴我的,那豐干是彌陀,豐干把他身分暴露的。回過頭來找豐干,豐干也圓寂了,都沒有了。中國在歷史上,這種現象多!說了就走。說了還不走,騙人!哪有這種道理!古人的例子做給我們看了,歷代真的是有,不但出家人有,在家居士有。像我們念到的傅大士,唐朝時候,居士,他也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。這些常識,我們初學佛的時候,老師都囑咐我們,將來遇到了,不能上當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尤其在近代,社會上倫理、道德、因果教育疏忽了,社會缺乏正氣,浩然之氣,外國人講磁場。因為我們把古聖先賢的教育丟掉了,在外國,把宗教教學也丟掉了,全都搞迷信,社會風氣就壞了,在外國人講磁場壞了,妖魔鬼怪都出現了。如果社會有浩然正氣,妖魔鬼怪有沒有?有,他不敢出來,他要藏起來,不敢現身。現在全冒出來了,所以造謠生事很多,我們一定要知道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集)  2010/7/15




 

我們人身體確實也有某些程度上的差別,健康不同,相貌不同,在這一生當中富貴貧賤不同,這些差別是業力變現的,這就講了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過去生中修的有福,你是來享福的;過去生中造的罪業,那你是來受罪的,受苦受難的。佛說:人生酬業!但是業力是有,可以改變,不是不能改的。《了凡四訓》就是教我們改造命運最好的一個典範,命裡面沒有財富,可以得財富;命裡沒有聰明智慧,可以得聰明智慧;命裡面沒有壽命,可以得長壽。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這些話是我初學佛的時候,老師教我的,章嘉大師教我的,這裡頭有道理、有方法,如理如法去求,感應不可思議。我學佛五十九年,完全兌現了,我依照老師的教誨,完全兌現,所以一絲毫疑惑都沒有。有福報的,享福的時候還要修福,你的福報生生世世享不盡;如果享福不知道修福,福報是會享盡的。我們中國諺語所謂「富不過三代」,那就是享福的時候不知道修福報;如果知道修福報,那他的福報是世世代代綿綿不斷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集)  2010/7/15

 


 

你看孔老夫子,孔德成是第七十幾代了,家道不衰。這是積的大德,這個大德是教學,夫子一生沒做別的,教學!教什麼?聖賢之道。夫子是個老實人,我們用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這六個字他做到了。他所學的、所修的、所教的、所傳的,不是自己的,他不妄語,他老實,是誰的?古聖先賢的,所以中國後世稱他為集大成者。中國自古以來,那是幾萬年前,老祖宗那時候沒有文字,文字沒發明,都是口傳的,世世代代傳下來;到夫子這時候有文字了,用文字記錄下來,流傳給後世,所以他是集大成者。他自己講的是真話,不是謙虛,這一點我們要能夠體會到。他說他自己一生「述而不作」,這就說明他沒有創作,他沒有發明,所修、所學、所傳、所教的,都是古聖先賢的,他沒有創造;「信而好古」,這個態度真難得,他相信古聖先賢,喜歡古聖先賢的教誨,他認真學習,他能理解,他真正把它做到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集)  2010/7/15




 

我們在《華嚴經》,《四十華嚴》的經題上,清涼大師的註解裡面有這麼幾句話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都是古佛所講的,世尊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多加一個字,比孔老夫子還要嚴格。這話我們能相信嗎?能,憑什麼?見性了。只要你見性,今佛如古佛之再來,你們大家都見性了,每一個人見性講的東西都一樣,怎麼會有兩樣!所以他是古佛,你是今佛,你見性,你跟他講的當然是一樣的,不增不減。由此可知,佛法教人主要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。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去幹什麼?在這個世間,這個環境,咱們見不了性,成不了佛,到極樂世界那個環境,到那裡去幹什麼?去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去幹這個。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集)  2010/7/15


 

 

印光大師教我們一個方法,妙極了,把死貼在額頭上,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,你想到你臨命終時,你什麼能帶去?你想明白、想通了,不都放下了嗎?這方法好!我常常教別人,我自己是這麼做,我每天都把我當作這一生最後的一天,今天是我最後一天,我該幹什麼?老實念佛,其他統統放下了。所以心為什麼清淨,就這個道理。我要走了,哪樣也帶不去,只有阿彌陀佛能帶得走,帶不走的統統放下,這個樣子你才能得清淨心。你對這個世間還有絲毫牽掛,你的麻煩就大了,最難捨的是親情。我好在,章嘉大師,初學佛的時候老師勸我出家,沒有親情這一關,教我學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教學,沒有建過道場,一個道場也沒有,所以他老人家沒牽掛。學生個個都學他,當時在世的弟子們統統學他,沒有人建道場。生活方式都是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過著最簡單的生活,也是最幸福的生活、最美滿的生活,為什麼?它幫助你得清淨平等覺,你說你多幸福、多快樂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集)  2010/7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