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21日 星期二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二0集)


佛法用乘來做比喻,像車一樣,佛法可以幫助我們超出三界,就好像我們乘車能夠遠行,取這個意思。三界就是六道輪迴,說三界、說六道意思完全相同,三界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欲界有六層天,他化自在天以下有六層天,包括阿修羅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餓鬼、地獄,這些都是屬於欲界。因為他們沒有離開財色名食睡這個五欲,所以稱之為欲界。欲界愈往上去,五欲愈淡薄,愈往下面去就愈嚴重,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了解了我們就曉得,要想超越,五欲六塵一定要放下。財色名食睡,這叫五欲。六塵是六根接觸的對象,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,接觸的對象是色聲香味觸法,意是念頭,意對法塵,這些東西都要淡薄,愈淡薄愈好。真正能放下,就超越欲界,到哪裡去?到色界。諸位要曉得,色界有十八層天,這天人。色界天人欲並沒有斷,這個諸位要知道,他為什麼沒有欲?他有定功,他在入定的時候,定功能把五欲六塵伏住,所以他是伏斷,不是滅斷,但是他有色。再往上去,叫無色界天,這是六道裡面最高層次的,無色界連肉身都沒有了,色是指物質的身體以及物質現象。由此可知,在無色界四層天裡面,只有精神現象存在,而沒有物質,沒有物質的肉身,也沒有物質的一些建築,你都看不到。我們一般稱它作靈界,他的靈存在,這是高級凡夫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二0集)  2010/8/22

 


 

無色界天雖然不錯,但是沒有超越三界,就是沒有超越六道輪迴。無色界天是好,那個裡面幾乎等於涅槃,涅槃是不生不滅,它等於涅槃,不是真的涅槃。色界天人,這講四禪八定,他達到最高境界,把無色界天誤會認為那就是涅槃。無色界天還是有壽命,壽命最長的八萬大劫,這個時間是真長。大劫,一個大劫是我們這個世界一次成住壞空,可見這個世界無常。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個大劫,成住壞空八萬次,你想這個時間多長。雖然長,畢竟有一天它會到,到這一天他定功會失掉,定功一失掉,煩惱就現前。頭一個錯誤的念頭,他誤認為這個是不生不滅了,怎麼又有生滅?這就會毀謗聖賢,聖賢人告訴他,涅槃是不生不滅的,他現在定功失掉,煩惱現行,以為這些聖賢人是欺騙他們,這個念頭對聖賢大不敬!對老師、對聖賢大不敬,跟對父母不孝這個罪孽是同一個等級,最嚴重的罪業,人要不孝父母、不尊重聖賢,他的果報在阿鼻地獄。所以你看,爬得最高,爬到非想非非想天,跌得也最重,一個跟斗栽下來,到阿鼻地獄去了,求人身都得不到。這樁事情佛在經典裡面講得很多,也講得很清楚。用意特別提醒我們,我們要成佛,我們要求生西方淨土,不要求天道,天道到最高的還是不能解決問題,二十八層天不能解決問題,何況是欲界。一般人生天,絕大多數的都是生四王天、忉利天,為什麼?情執、欲望沒斷,比我們一般人稍微好一點,淡薄一點,他沒斷,所以往上去非常困難。這是三界的意思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二0集)  2010/8/22



 
 

佛的本願,確實是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能夠圓成佛道。凡夫一生圓成佛道,只有這一個法門。佛法講八萬四千法門,任何一個法門你都不可能在一生成就,只有念佛往生這個法門,它是真的一生成就。我們這一生當中,能夠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,既遇到了,一定要珍惜,要把它抓緊,千萬不能夠輕易放過,那就大錯特錯。這個法門遇到,就像古大德所講的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前清彭際清所說的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」,說這個法門無量劫稀有難逢。你這一生遇到,你能夠把它抓到,這個法門「萬修萬人去」,這句話是善導大師說的,這不是假話。可是學佛,無論學哪個法門,總而言之一定要懂得放下。放下什麼?放下煩惱、放下習氣,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,凡是帶不去的都得放下。我們想想,人死了,什麼能帶去?你的財產帶不去,你的親情帶不去,你的爵位帶不去,包括連你的身體也帶不去。這個地方要清楚,帶不去的要放下,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;帶得去的,你就在那上下功夫,德行帶得去,功德能帶得去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二0集)  2010/8/22

 


 

《法華壽量品》曰:若佛久住於世,薄德之人,不種善根,貧窮下賤,貪著五欲,入於憶想妄見網中」。這是什麼?佛要是久住世間,真的「薄德之人不種善根」。為什麼?佛常住,不要緊,今天過了還有明天,今年過了還有明年,今年不學沒有關係,明年再學,反正佛在;佛一不在,這著急了,不能不真幹。一般人心裡都有這個缺陷。擺在我們面前的例子,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,我比別人就要認真,為什麼?我不是台中人,我到台中來是學習的,我的時間是有限的。住在台中的同學,老師在那邊不走,他們就懈怠,他們用功沒有我那麼勤。因為我知道我隨時要走路的,能有一天的時間,認真努力好好學一天。他們不是這個想法,老師常住在這裡,還有明天、還有明年,後頭日子長得很,就這麼個道理。我在那裡學成了,他們沒有學成,原因就是這個經文所說的。所以佛對於這些人不能不示現滅度,這一示現滅度,度了很多人。老師不在了,這想想怎麼辦?老師以前教的是什麼?好好去想想,認真的去學習,能夠激發一些人覺悟、明白了。所以,示現滅度也是一種幫助眾生覺悟的方法,將悟還沒有開悟,這一著示現開悟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二0集)  2010/8/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