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21日 星期日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八集)


許許多多的人他學佛,學了一輩子很用功,能言善道,著作等身,為什麼走的時候連個瑞相都看不到,什麼原因?他在學習的時候,他沒有把分別執著放下,就出在這個地方。沒有放下分別執著是凡夫,凡夫學佛得的是什麼?是佛學常識,是佛學的知識,沒有三昧,更沒有智慧。所以這都叫妙法,知道的人不多,能用得上的就更少,得會用!不能不認真,不能不努力,認真、努力是消自己的業障。可是書本一合,心地清淨,乾乾淨淨,人家問我我知道,不問不知道,這樣學佛就如法。心地清淨,記住我們這個經題後半部「清淨平等覺」這五個字,「清淨平等覺」是因,「大乘無量壽莊嚴」是果報,大乘是智慧,無量壽是德,莊嚴是相,你看智慧、德相,那是果,從哪來的?從清淨平等覺來的,清淨平等覺是性德。所以諸位你細細去體會,你就懂了。如果我們學了,學了還常常念著,還常常不忘,還常常在分別執著,你的清淨心沒有了。八萬四千法門,研究經教是裡頭的一門,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著相,這個著相就是執著,不能執著。再往上提升一些,不能分別,不著相你得清淨心,不分別你得平等心,平等心比清淨心高,清淨心就生智慧,何況平等!那生大智慧。這是佛法修學的祕訣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八集)  2010/10/16



 
 

古人常常給我們提示,真修行人省事,「知事少時煩惱少,識人多處是非多」。為什麼真正修行人他要住到山裡面去,跟外面隔絕?那就是知事愈少愈好。為什麼?凡夫你會受到外頭環境干擾,不受干擾的時候,那是有相當定力、相當功夫。這個定力,不一定是要天天盤腿面壁,不是的,不受境界干擾是真定力、真功夫,那叫禪定。盤腿面壁那是初學,真正得定了,行住坐臥都在定中,佛經上有兩句話,佛常講的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定中,沒有受外頭境界干擾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,一定要學習。淨宗的殊勝,我們學習學到什麼程度沒關係,學對自己決定有好處,而這個法門、這個修學,所以叫做方便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法門,方便當中的方便,最殊勝的方便是一句名號,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這一句名號,在日常生活當中,從早到晚常常想著阿彌陀佛,其他的都不要想。我每天讀經,到這個地方來跟同學們分享,讀經完了之後經本一蓋,你要問我讀些什麼我不知道,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不曉得,你問我我都知道,你不問我我全不知道。到這邊來跟大家分享,經本一展開我知道,我講完之後,問我講些什麼我都不知道。這真的,幾十年都是這樣的,心裡乾乾淨淨的。如果心裡還想著這個、那個,那麻煩了,那累死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八集)  2010/10/16


 

 

佛菩薩的教誨、祖師大德的教誨、老師的教誨,與經教都相應,那能不信嗎?能不學嗎?最初學習的時候,自己沒有把握,這個經教要不熟記怎麼行?我是一開頭老師就不准我記筆記。告訴我的方法,聽經的時候,聽老師講經的時候,一心專注,聽懂好,聽不懂也好,不要去想它,不打妄想,一心專注是定,定生慧。要聽什麼?要聽老師弦外之音,這不容易!老師有沒有弦外之音?其實你看前面我們念的,「世尊能演一音聲,有情各各隨類解」,那不是弦外之音嗎?各人理解的都不一樣,那是弦外之音。給諸位說,每個人一說話都有弦外之音,你自己不知道,一般人也聽不懂,為什麼?他有妄想分別執著。如果他要是沒有分別妄想執著,往往聽一句話他大徹大悟,他明心見性,禪宗裡頭有。參禪的人,偶然聽到人唱歌,他開悟了;下雨的時候聽到雨打芭蕉,在芭蕉葉上打的時候他聽到,開悟了。不定什麼緣分,他心清淨的,清淨心才有這種能力,心不清淨不行。老師講經,有時候,真的,很少就是,偶爾有那麼一次,聽到一點,有一點悟處,向老師報告。老師:我有說出這個嗎?老師自己不曉得。自古以來這種情形有,不是沒有,會說不如會聽,會說的人沒開悟,聽的人開悟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八集)  2010/10/16


 

 
 
自古以來這種情形有,不是沒有,會說不如會聽,會說的人沒開悟,聽的人開悟!

那用什麼聽?實在講不出馬鳴菩薩《起信論》裡面教的原則,「離言說相、離名字相、離心緣相」。你是用清淨心在這裡聽,這兩個小時還得了!一般人怎麼?一般人不行,他兩個小時他用分別心、他用執著心,這一分別、一執著全是世間法。他所得到的什麼?常識,經典裡面的常識,用現在的名詞說,他得的是知識,大乘佛學知識。佛是這個意思嗎?不是,是他自己的意思,他聽了完全是他自己意思,他自己理解的。佛,佛是什麼?佛沒意思,佛哪有意思,有意思不就變成凡夫?所以這一點要曉得,佛是沒有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流出來的妙音,記錄下來就是文字,不能執著。所以他流露出來的音聲、言語,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我們如果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這一聽就開悟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八集)  2010/10/16



 
 
 
佛菩薩教導我們,我們要能懂得,要會運用,頭一個不執著,不再執著身是我,你對於這個身的壓力、負擔就沒有了,身不是我,我就不必再在意它。很在意這個身,這個身常常就出毛病,你不理它的時候,它什麼毛病都沒有。刻意去保養它,不保養還好,保養了一身毛病出來,為什麼?業力。真正懂得保養方法,消業障是真正保養,業障沒有了就恢復自然了。天天補它,天天還造業障,你說說看,那個補的東西幫助業障,這不就錯了嗎?回歸自然多好!這個身在世間兩個用途,第一個,幫助自己不斷向上提升境界,自利;用這個身體把佛法介紹給別人,利他。介紹給別人第一個方法,自己做到這個樣子給人看,身行言教,一定自己先做到,你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他老人家全做到!不做到光講人家不相信你。你要把它做到,把十善做到,把三皈做到,把五戒做到,把六和敬做到,菩薩六波羅蜜、普賢菩薩十願、本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做到,這是真正的續佛慧命,弘法利生。自己不做怎麼行?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八集)  2010/10/16


 

 
 
這部經後面有一品說的是「受持經戒,如貧得寶」,這句話是真的。我們在六道,在六道可憐,六道全是假的,把精神、時間都用在這些假東西上,招來一身罪業,後來的果報很苦,應當放下,一心念佛,這句佛號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一生時間很短暫,一百年時間一彈指就過去了,好好的把握時間,把這一句佛號念好。把世緣統統放下,我們講了十六個字,雖然不是真的,這十六個字能放下肯定能往生。知道身不是自己,身是我所有的,像衣服一樣,把身體看作是我的衣服,不是我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八集)  2010/10/16
 



 
 
要放下對立,怨親都是對立,你所親愛的是你的對立,你所怨恨的也是你對立,對立屬於邊見,二邊。為什麼要放下?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你能跟人對立嗎?對立就錯了,對立的念頭已經造業,意業,行為那就是身業跟口業。沒有對立,一切眾生沒有一個不是善知識,沒有一個不是我的老師。他是善人,我要跟他學習他的善行,雖學習,對於一切善法沒有一絲毫貪戀,為什麼?有一絲毫貪戀,這個善法引發你的煩惱。煩惱是什麼?貪瞋痴慢疑,把那個東西勾起來了,那就錯了,這個東西要不得,所以不起貪戀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八集)  2010/10/16




 

順境是你的好增上緣,沒有這個東西,你不知道你的功夫有沒有成就,這一試驗就知道。逆境來了,也是考驗你,你如果不受它的干擾,保持你的清淨平等,你上升了。如果逆境一來,我做這個事情,你看他干擾我,他有罪。他是有罪,我也有罪,我動這念頭就是罪,為什麼?我被他干擾,我沒有提升我自己,反而往下降了。因此順逆境界常常生感恩之心,這個人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讓我受很大的傷害,都要存感恩,好機會來了,沒有一絲毫的怨恨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八集)  2010/10/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