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四集)


我們為什麼放不下?我們把這些幻相、假相都當作真的,不知道它是假的,所以對這個起了貪戀,生起情愛,這個事情麻煩。縱然在經教裡面讀多了,佛無數次的提醒我們,我們知道這是假的,可是依舊還是放不下,情執太深,煩惱習氣太重。但是要知道,不放下是決定不能成功,不放下一定要搞六道輪迴。想到這樁事情,我們就不敢不放下,為什麼?不放下太苦了,你說做人多苦!這一生做人,來生能不能得人身?靠不住。為什麼?佛給我們講得清楚,來生要得人身,我們修十善業道至少要拿到中品。也就是我們修十善業道,像學校老師給我們打分數,我們至少要拿到七、八十分,來生才能得人身。如果你能拿到九十分以上,拿到一百分,你來生生天,人天的標準。五十分,五十分不保險,不一定能得人身,總得七、八十分才算保險,來生得人身。我們自己想想看,你把《十善業道經》多念幾遍,對照對照,自己跟自己打分數,看看能不能達到七、八十分?如果覺得沒有,沒有就麻煩大了。這個道理、這個事實真相不可以不知道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四集)  2010/8/14

 


 
 
這個宇宙非空非有、亦空亦有,知道事實真相,智慧就開了,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。所以一切法可以受用,可以欣賞,不能佔有,為什麼?它當體即空,你佔有不到。不但一切萬法當體即空,我們的身體也當體即空,所以我們想佔有我們的身體、控制我們的身體,做不到。如果這個身體能控制、能佔有,我讓它年年十八多好,活到一千歲還是十八那個樣子,你才有能力把它佔有、把它控制,你做不到。所以佛教給我們可以受用、可以欣賞,決定不要有控制的念頭、佔有的念頭,那你就造業了,造業肯定有苦報在後頭。人與人,人與佛菩薩,人與一切眾生都是有個緣分,明白人要掌握這些緣分,把這些緣分都變成法緣,不要變成情緣,更不能變成惡緣,這就對了。變成情緣要還債,變成惡緣就冤冤相報,那是非常痛苦的。變成法緣好,大家都覺悟,能夠在一起修行、一起證果,同心協力度迷惑顛倒的眾生,這就對了,這跟佛菩薩走同一條道路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四集)  2010/8/14



 
 
 
就這兩句,我們看「供養有二」,第一個是財供養,第二個是法供養。我們先看「財供養,供養香花飲食等財物」,這三樁事情,財物範圍太廣了,說三樣,這三樣就含很深的意思。香表信息,現在的信息,已經發展到衛星電視、網際網路。在古時候信息就靠香,諸位如果有機會到中國去觀光旅遊,你去看看萬里長城,你就曉得燒香是什麼意思。萬里長城幾千里路長,長城外面是匈奴,古時候的蒙古人,他們是游牧民族;中國是農,以農立國,是以耕種為主的。這些游牧民族常常來侵略、來搶劫,所以國家才建一個長城,做個防禦工事。他們來攻擊的時候怎麼辦?如何通知皇上,讓皇上知道趕緊派救兵來?所以長城,你看每隔一段有個烽火台,烽火台就是香爐,烽火台。燒什麼?燒狼煙,狼的糞便把它燒成煙,風不容易吹散,狼煙是這樣,它不會吹散。看到烽火台點著這個狼煙,這邊也點,看到就點,烽火台從玉門關那邊傳到長安,那個時候首都在長安,大概只要幾個小時,三、四個小時就傳到,皇上立刻曉得邊關那邊有敵人侵略。所以它是傳遞信息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四集)  2010/8/14




 

  在佛法裡面呢?你看香爐就像烽火台一樣,我們點一支香是什麼?跟佛菩薩通信,取這個意思。所以香不要燒太多,香燒太多烏煙瘴氣,空氣都變成污染了。好香點一支,它是表法的,表我們的心意跟佛菩薩溝通了,取這個意思的。你看叫你供養這個,我們的善心善意供養佛菩薩,它取這個意思的。現在燒香的人多,幾個人懂這個意思?這意思佛菩薩喜歡。現在燒香是什麼意思?巴結佛菩薩,求佛菩薩保佑我升官發財,我要是發了大財,我發一百萬,我來供養你一萬,談條件,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,這樣燒香怎麼會得福?哪有這種道理?你的算盤打得很精,保佑我得一百萬,我來供養你一萬,成什麼話嘛!那個念頭全錯了,念念都在造罪業,還想求佛菩薩幫助他造罪業,哪有這種道理?我們前面講得很清楚,佛菩薩是職業教師,只管把書教好,其他啥事也不管。這真的,把自己本行做好,其他的不要去管,這就對了。所以你真正懂得,供養三寶是這麼個意思,千萬不要造罪業,造罪業就大錯特錯。香供養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四集)  2010/8/14



 
 
花供養是什麼?花代表因,你看植物先開花後結果,我們看到這植物花開得好,就知道果一定好;如果花開得不好,就曉得收成就有問題,果結得就不好。這個花是這麼,我們修好因就是花,花代表修因;要供果,果代表結果,我們以善因善果來供養佛,是表這個意思。不是佛要看這些花,佛要吃這些果,沒有這個道理的。所以佛門統統是教學。佛面前供一杯水,那水是什麼?水是我們的心,我們的心要乾淨,像水一樣,我們的心要平等,就是這個經上講的「清淨平等」,清淨、平等心用水來做代表。不是佛菩薩要喝水,錯了,全是表法。我們明白這個意思,一看到這些供具,我們曉得,我應該要怎麼做法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不能有邪念、不能有邪行,它是在教導我們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四集)  2010/8/14



 
 
飲食是報恩,他吃不吃?他不吃。佛菩薩哪吃這個東西?為什麼用飲食供養?佛菩薩當年在世是托缽的,我們對佛菩薩財供養,這個財供養就是一缽飯;有時候不是一缽,一調羹一點點。所以佛每一家去托,托七家才有一缽飯。不是一家就給那麼多,一家他沒有那麼多,那個時候人生活得很清苦,自己吃省一點下來供佛,是這個意思。今天我們不忘本,沒有忘記老師當年的生活狀況,老師來托缽,我們供養一點飯,主要是飯。如果供養菜三個菜,表示什麼?三德六味,最多的是六個,代表六味,酸甜苦辣鹹淡這六味,就圓滿了。所以不能供太多,供太多就失禮,那顯得巴結,供少了不恭敬。所以最少三個如法,代表三德,六個代表六味,這是禮節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四集)  2010/8/14
  


 

佛對我們是法供養,我們對佛是財供養,佛又不要財,只要一缽飯,每天出去托缽就是一缽飯,所以這飲食供養。其他的財物,實在講是幫助佛度化眾生有用得著的地方,用不著的地方不需要。佛五眼圓明,在那個時候,三千年前能看到現前的社會,他那個時代可以不要錢。現代這個時代不要錢就不行,你出門乘車、乘船跟古時候不一樣,古時候這個車、船遇到出家人不要錢,他知道供養;現在不行,現在你不買票他就不讓你上去。所以現在如果接受邀請,旅費是必須的,生活費用是必須的。你到一個地方,如果是寺廟庵堂那沒有話說;如果沒有,居士們臨時租借的地方,請法師講經,常常住旅館,這都要費用。佛統統想到,所以後頭給你加個財物。要記住,經上常說「一切供養當中,法供養為最」。如果沒有法供養,財供養只修一點福,人天福報,那還真正是有德行、有修持,最好是有證果的這些出家人,你才真的種福了。如果不是真修行的人,你去供養他,你就搞錯了,這些現象不能不知道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四集)  2010/8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