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三九集)


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一生當中必定圓滿菩提,你能證得究竟的佛果,無上菩提。這個法門人人有分,無論什麼樣的根性,真肯修,肯信肯修,這個人就不是凡人。不要看他現在好像是沒有文化,不認識字,阿公阿婆,人家過去生中善根深厚。否則他一聽一看,他為什麼就相信,為什麼許許多多人讀這部經還半信半疑?這不認識字,沒念過經,你就教他念阿彌陀佛,他就相信,這奇怪了!其實你要是深入經藏,你就曉得不奇怪,過去生中阿賴耶識裡頭有根,有佛法深厚的種子,與淨宗相應,才會有這個現象,他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三九集)  2010/9/10




 

我們就曉得了,最可憐的是什麼?是生生世世沒有見到佛法,沒有聽到佛法,阿賴耶識裡頭沒有佛法的種子,這叫真可憐,他沒有善根。如果在一生當中,能夠聽到一次,聽到一句阿彌陀佛,阿賴耶識裡頭就種善根。所以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念念不忘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?念佛。對於一切小動物,我們看見了,蚊蟲螞蟻,合掌「阿彌陀佛」,就給牠種善根了。牠多生多劫之後,憑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得度,這個善根誰給牠種的?你給牠種的。學佛的人天天不空過,念念不空過,這叫什麼?眾生無邊誓願度。還有更殊勝的,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眾生,他在我們周邊,有時候我們感覺到,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迴向給他,他們感恩。我們誦經、讀經、講經這些功德,全可以與他們大家一起分享,在佛法裡叫迴向,現在的名詞叫分享,沒有一個不得利益的。常存此心,念念不捨,無量功德。修積功德並不一定要花錢,有些很有財富的人反而他們不知道修功德,他們所修的是福德。功德是你的菩提心,是你的善緣,你對一切眾生的愛心,不捨眾生的願心,這是成就你功德。我們的菩提心,也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培養出來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三九集)  2010/9/10




 

所以弘法、護法都不容易,你對佛法不通,你怎麼弘法、你怎麼護法?佛法決定不能以自己的意思來解釋,那就錯了。自古以來,釋迦牟尼佛在世就出現這種狀況,這個狀況在佛經上叫增上慢。這個煩惱很麻煩,它障礙你開悟、障礙你證果,不但如此,甚至於障礙你的善法,那就麻煩了。因為你自以為是,自己沒有證得,以為證得,沒有了解,以為了解,你這樣教導別人,你誤導眾生,誤導是要負因果責任的。唐朝百丈禪師,你看他公案裡有說一樁事情,錯下一個字的轉語,墮五百世野狐身。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?增上慢。這個地方也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示,就是學佛決定不能有傲慢心,這種傲慢是你自己不知道。人家要問你,「我沒有傲慢,我很謙虛,沒有傲慢」,他自己確實沒有能覺察到。怎樣對治傲慢?謙虛;怎樣對治嫉妒?隨喜,菩薩都有方法。這種病很重,你沒有方法對治,它就起作用,它就來障道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三九集)  2010/9/10

 


 
 
六道眾生一身多病,病從哪來的?貪瞋痴慢疑是你的病根,財色名食睡是你得病的外緣,喜怒哀樂是你得病的內緣,因緣具足你就得病,就這麼個道理。因很難斷,這是煩惱習氣,不容易斷,斷了你證果了。如果能夠把緣斷掉,緣怎麼斷?佛教我們以戒為師、以苦為師,你能吃苦,你能夠持戒,你身心清淨,你得自在。如果真的是說放下五欲六塵、放下七情五欲,人真就沒有快樂了,那學佛幹什麼?佛所標榜的,學佛是離苦得樂。什麼東西是苦?七情五欲苦,你的身心不健康,你的身心被染污。佛教給我們都是真的東西,一點都不假,我們自己要知道,要明瞭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三九集)  2010/9/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