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二集)


人心常在定中,容易開智慧,如果一個人心浮氣躁,他怎麼可能有智慧。所以中國古時候讀書人,最重要的,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顯示出穩重,言語少,動作都很慢。像佛在經上講的比喻,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,那伽是梵語,翻成中國的意思是龍、象。龍我們沒有看見過,可是象看見過,你看大象牠那個樣子,我們講威儀,牠很穩重,站在那裡,走路都很慢,要學那樣的穩重,這是顯示在定中。我這一生遇到一個人,章嘉大師,他老人家就像經上講的「無有不定時」,他說話速度很慢,一個字一個字的說。我的速度比較起來是慢了,可是要跟章嘉大師比,我的速度就太快了。他的速度非常慢,一句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說,而且一句跟一句當中一定有一段時間停頓,他不是接著那麼快說出來,行住坐臥動作都非常緩慢。我認識他那一年,他老人家六十五歲了,我相信他在年輕時候就是那樣的心態,從小訓練成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二集)  2010/8/13

 


 

  從前中國人的家教,教小孩,從小就教他動作緩慢,他就養成習慣,很穩重,心很清淨、很定,容易開智慧。智慧有小悟、有大悟、有大徹大悟,小悟幾乎天天都有,大悟一年也有好幾次,他有智慧。現在人要求速度,什麼都要快,快到心浮氣躁,穩重沒有了,當然智慧也就沒有了,他有的都是一些知識,所以問題出來了。頭一個出狀況的,身體不健康,很多疾病,到中年的時候就很明顯。在古時候,人有疾病多半在老年,中年、壯年不會出狀況,都在老年,現在提前了,現在是青年都出狀況,毛病都出來了。所以求智慧重要,學穩重重要;換句話說,戒定慧重要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二集)  2010/8/13


 

 
 
釋迦牟尼佛臨走之前教我們這兩句話,給所有的佛弟子,「以戒為師,以苦為師」。現在物質生活很豐富,我們要不要去追求?不需要,生活苦一點好。如果有多餘的力量,多幫助一些窮苦的人,我們生活節儉一點,就能幫助很多貧苦的人,這是菩薩心腸。像《了凡四訓》裡面所說的,袁了凡先生的夫人,冬天的時候縫製棉衣給他的兒子,用普通的棉花。了凡先生看到,「家裡絲棉很多,妳怎麼用這些棉花?」她說絲棉貴,棉花便宜,我把絲棉賣掉,多買點棉花,多做幾件衣服,兒子有了,那些窮人也有得穿了。了凡先生聽到很歡喜,兒子有福了。福從哪裡來的?吃虧的人就有福,吃苦的人就有福。這個意思很深,這是真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二集)  2010/8/13



 
 

今天雖然科技發達,樣樣都方便,一定要懂得節約能源,要知道節約,不可以浪費,浪費是有罪過的。東西要吃得乾淨,不好吃的不能丟掉,丟掉就有罪過。為什麼?要想到,這個不好吃,今天這個世間還有很多人在飢餓的邊緣上沒得吃,他要遇到這個,那是寶。我們還在挑剔,挑剔就是造業。不要有分別,不要有執著,一定懂得節儉,常常存心幫助別人,這就好。真正有修行的人、有德行的人,他住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有天龍善神保佑,災難少。真正有德行的人能做到,我們能不能發個心,做個真正有德行的人?要知道,聖賢是人做的,佛菩薩也是人做的,他能成聖成賢、成佛成菩薩,我為什麼做不到?他怎麼做到的?他放下萬緣做到的,我為什麼放不下?放下就做到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二集)  2010/8/13




 

放不下,還有貪瞋痴慢,那就是凡夫。放下貪瞋痴慢,先要從對象上放下,從財色名食睡放下。這個東西,我們有肉身在這個世間,不能沒有,適可而止,不能有貪心。所以知止,知止就近乎道。你看看佛菩薩,在這個經上我們讀過的,菩薩成佛之前都在兜率內院養道,養什麼?養知止。兜率的意思就是知足,兜率天就是知足天。我們人一切都知足,將來就生兜率天,不知足的人,那個天上不去。這就告訴我們,真正知止,百分之百的知止,這個人就成佛了。中國古大德常給我們講,知足常樂,那是真的,他沒有憂慮,他很快樂,一點點東西他就很滿意,他就不再希求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二集)  2010/8/13


 

 

在淨土宗,那就是無比殊勝的方便,一個人下定決心,我這一生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,一絲毫懷疑都沒有,這個人就一生成佛,一生就圓滿。誰知道?諸佛如來知道,諸佛如來給他作證明。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出來了,念佛人能不能往生,決定在信願之有無。你有真信、你有真願,我真相信、真願意到極樂世界,這就是你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具足,你決定會去。到達西方極樂世界,品位高下,蕅益大師說,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,你的功夫好,往生品位就高,你功夫差一點,你品位就低。這兩句話說得好,印光大師對這兩句話佩服到五體投地。歷代祖師大德講《彌陀經》、註《彌陀經》,都沒有把這個信息透出來,蕅益大師給我們透出來了,對於我們修淨土求往生的人堅定了信心。如果常常懷疑,我能不能去極樂世界?常懷疑,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打問號,真的,不知道你有沒有把握;信心堅定的人是決定得生,蕅益大師給你作證明。真正求往生的人,口頭上有不行,得要有行動,行動是什麼?對於這個世間真的一絲毫的留戀都沒有,真放下了,這才是真信、真願。如果這個世間還有貪戀,還有一絲毫放不下,那就不是真心、不是真願;真心真願是徹底放下,一絲毫留戀都沒有,那個人是決定得生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二集)  2010/8/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