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五集) B


你要不以大慈大悲利益眾生,饒益,饒是什麼?最豐饒的利益、最好的利益、最殊勝的利益叫饒益。全心全力為苦難眾生,做出一個樣子來給大家看,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好樣子,我們得做個好樣子給人看。沒有人,我一個人,我就用我這個人身體,我來做樣子。你做個好樣子,你會影響你這個團體,影響你一家,影響一個小團體;一個小團體都變成好樣子,就能影響別的團體,這個功德大,這是真正在行菩薩道。每天讀聖賢書,每天講的是聖賢道,幹的是聖賢事業,這個人就是菩薩,這個人就是真正有大悲心,因為他能夠饒益眾生。就是念頭一轉,我不再為自己,我為別人,自己做得再好還差得很遠,傲慢心不會生起來。苦難眾生人太多了,我才幫助幾個!等到你幫助幾百個、幾千個,這個世間現在有六十多億人,你還沒幫到,你幫到幾千個算什麼?常作如是觀,永遠保持自己謙虛卑下,這是什麼?教人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五集)  2010/10/25




 

《弟子規》是戒律的根本。學佛為什麼用儒做根本?淨業三福第一句講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」,這兩句怎麼做?《弟子規》做到這兩句就圓滿,所以這兩句就落實在《弟子規》;你《弟子規》沒有做到,這兩句是口號,沒有內容。「慈心不殺」落實在《感應篇》,《感應篇》做到,佛這句教誨你就落實了。後面再「修十善業」,所以十善業是建立在《弟子規》跟《感應篇》的基礎上,沒有前面這兩種,十善業你做不到。做不到你不是佛弟子,你自己以為是佛弟子,佛學生名冊裡沒有你,你是假的不是真的;你統統能做到,真佛弟子。所以,戒律不能不持。破戒是什麼?破戒是造業,我這樣說你就更清楚,印象更深,持戒就不造罪業,不持戒就造業,造業的果報在三途,不能不知道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五集)  2010/10/25

 


 
 
「智慧治愚痴」,沒有智慧就是愚痴,有愚痴就沒有智慧。智慧從哪裡來的?智慧從定當中來的,就是從清淨心來的。心浮躁,心不清淨,要曉得他生什麼?他生煩惱,他不生智慧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我們一般讀書人,用功的人,他生什麼?生知識,不是智慧。想到的時候,讀這個書忽然有自己的想法,自以為是智慧,實際上它不是智慧,它是知識,他這個悟是知識裡頭的悟,不是禪定裡頭的悟。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辨別,真實智慧裡頭不生煩惱。我們讀書常常覺得有悟處,自己很歡喜,那歡喜就是煩惱,它不是法喜。歡喜當中有很得意,那就是煩惱;有驕慢,別人不如我,這是煩惱。智慧裡面它所表現的,謙虛、恭敬、感恩,不一樣。我們自己的反應,自己要知道是屬於哪一種的反應,就能辨別出我們是不是真的在菩薩道上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五集)  2010/10/25




 
 
「自覺覺他,以己之覺,普覺眾生;以己之行,導引眾生;以己之德,迴向眾生,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。」真幹,真落實,表現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,表現在工作,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,這是什麼?這就是菩薩的樣子,覺悟的樣子。不管人家願不願意跟我們學,我們就是這種表現,這就對了,潛移默化,善根深厚的人轉變就很快,遲鈍的人轉變會慢一點。自己不要有這個念頭,有這個念頭就錯了;沒有這個念頭,一切都順其自然,自然的感化,自己沒有一絲毫意思在其中。我做給別人看,我要讓別人跟我學,這念頭錯了,這就煩惱,這就不是真的。真的,只知道自己這樣做,絕不去要求別人,別人也能這樣做,歡喜,鼓勵他,稱讚他。他沒有這麼做法的時候,或者是還譏笑我們,我們也笑笑的回應他、感恩他,我做得不夠,不夠好,還沒有感動你,你沒有錯,我錯了,這樣才對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五集)  2010/10/25



 
 

【假令供養恆沙聖。不如堅勇求正覺。】
  為什麼?成佛度眾生才叫圓滿,這個正覺就是成佛。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,這念佛往生的人,我們對他獻上最高的崇敬,我們跟他相比確實差太多了,人家真的去作佛去了。將軍鄉的老太太,走的時候不告訴家人,我們能懂得她的意思,告訴恐怕家人擾亂她,不講,不告訴你,自自在在走,沒有一個人擾亂。往生極樂世界,給諸位說,這裡一斷氣,神識就走了,他不經過中陰,他跟一般人不一樣,一般人通過中陰。生天的人福報大也沒有中陰,三種人沒有中陰,念佛往生沒中陰,生天沒有中陰,墮阿鼻地獄沒有中陰,其他都有中陰身,所以有四十九天中陰身。這個沒有,一斷氣就走了。表現的瑞相,那就是給大家看的,告訴你,你看看三年的成就,一點不假。這就是她現身說法,不用言語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五集)  2010/10/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