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4日 星期四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六集) A


國家讀書人,讀書是家庭裡面的事情,是家學,家裡面教,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。因為從前,中國自古以來農業立國,都是大家庭,人愈多,好辦事,人少了就困難,人多了好幹活。所以家庭子弟有可以讀書的,一定請老師在家裡教,所以私塾就是家庭子弟學校。書念得很好,參加政府的考試,縣考,縣考考中了稱為秀才,就是把你選出來了。但是還是有選舉,選舉也是漢武帝時候定的制度,地方的官員要為國家選舉人才。選哪些?從兒童裡面去選,選童子。童子是沒成年,中國成年是二十歲,不滿二十歲,在這裡面去訪問、去調查。從前官員不像現在有電視、有照片你都認識,在從前不認識,他要不穿官服,你不知道他是官員。他穿個便衣,他去私訪,為國家選人才。選人才的標準是什麼?兩個字「孝廉」,舉孝廉,這個小孩孝父母,在家能孝父母,他對國家就能盡忠,他能忠於國家、忠於人民;第二個條件廉潔,廉潔就不貪污,你看國家任用人的標準,兩個字,一個孝、一個廉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六集)  2010/7/21


  
 
 
縣考考取秀才,你的生活就不要擔憂了,國家給你一份俸祿,那個時候是給稻米。你看《了凡四訓》,了凡先生考取了秀才,他一年有九十多石米,他生活就過得去,他就不愁了。好好念書,專心念書,再參加省考,省考考中就是舉人。一般優秀的,舉人特別優秀的,都可以任命做縣長,現在講的縣市長,或者是高級的這些幕僚,相當現在的祕書長,一級幕僚。再考,他一面任職,一面讀書,還可以參加國家的考試,叫殿試,考中叫進士。那時這些進士、舉人、秀才都是學位的名稱,古時候的學位,像現在學校裡面博士、碩士、學士,學位名稱。考中進士,一般都是中央來任命。國家人才是這樣子培養出來的。這個制度一直到滿清,差不多用了兩千年,兩千年改朝換代多少次,可是這個制度沒有變,無論哪個人做皇帝,都用這個方法來推選人才。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制度,維繫中國這兩千年來,歷史上所記載到的長治久安,就是孝廉。這個制度好!這個制度太重要了,所以舉孝廉。孝廉是從小在家學裡頭、私塾裡面學到的,父母教你,老師教你,忠孝是一體。廉是不與取,在佛法裡就是不偷盜,你才能夠盡忠職守,像毛主席所說的,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。如果這兩個字沒有,他不是為人民服務,他為自己服務,那個問題就非常嚴重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六集)  2010/7/21

 


 

我們這個身體活在這個世間,需要生存基本的條件,頭一個就是飲食。這些修行人、讀書人、修養道德的人,他們沒有從事營生的事業,他怎麼活?他活的方法就是乞食,就是沿門托缽。我們中國對乞丐並不重視他,在社會上他地位是最低的,叫貧賤,貧是他沒有財,賤是他在社會上沒有地位。可是這個乞食的人不一樣,他有學問,他有德行,所以在印度對於這類的人非常尊敬,只要遇到了,一定供養。所以乞食在古印度,像現在在泰國,南傳的,沒有問題,人家真供養你。現在在中國就很困難了,你在香港乞食是做不到的,沒人供養你。所以在印度當時風俗習慣當中,一般人對於這些人很尊重。所以這是他們的生活方式,日中一食,這個乞食一天要去乞三頓,那人家就麻煩,你還修什麼行?一天到晚到外面找東西吃,未免也太貪婪了。所以佛規定是一餐,這大家更尊敬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六集)  2010/7/21


 

 
 
  一食,夠不夠?夠,我們人身體是一個機器,這機器活動必須要有能量,能量的來源就是飲食,飲食是補充我們能量的來源。可是機器有耗油的、有省油的,這個能量到底耗在哪裡?百分之九十五應該是耗在妄念上,煩惱、妄念,這個消耗能量很多,那你要大幅補充,三餐還不夠,還得要吃點心。如果心地清淨,沒有雜念,一餐夠了,肯定夠了。勞心勞力,你工作量再多,消耗能量都少。我早年求學,在台中親近李老師,李炳南老居士,他老人家的工作量,一般說至少是五個人,他要做五個人的工作。你要跟他見面,一定在一個星期之前跟他約定,要不然他沒有時間,他的時間都排得滿滿的。那麼大的工作量,他一天吃一餐,三十幾歲就開始,一直到老死,幾十年!而且一餐吃得很少,小饅頭,大概像雞蛋那麼大的小饅頭,他一餐就兩個。每一天的生活費用,給諸位說,台灣錢兩塊錢,一個月六十塊,六十塊大概相當美金只有一塊多錢,那時候美金好像一比四十,美金一塊半,他一個月的生活費用。不容易!在家居士,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持跟出家人一樣,沒穿出家人衣服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六集)  2010/7/21

 


 
 
我在台中跟他老人家學,我到台中以前,我學佛大概是一年多,我學佛半年就素食,就吃長素,大概一年半的時候,我就練習晚上這一餐斷掉,一天吃兩餐。到台中看到老師,我說我應該學他,我也學日中一食。我學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他,向他老人家報告,我說我一天吃一餐。多久了?八個月了。怎麼樣?身體有沒有什麼不適合的感覺?沒有,很正常。他桌子一拍,永遠這樣下去。為什麼?生活簡單,一生不求人。中國古人說得好,「人到無求品自高」,萬緣放下。可是我那一餐比他吃得多,到底是年輕,修養比不上他,我的工作量沒有他多,可是我一餐要吃三個饅頭。我每天生活費用三塊錢,一個月要九十塊錢,他六十塊錢就行了,這個我們沒有辦法,做不到。由此可知,這個老人心清淨,沒雜念。他告訴我,他大概是三十六、七歲開始的。我認識他的時候,他七十歲,九十七歲走的。我跟他在一起,他七十歲,看起來就像五十多歲的人一樣。我們還看到江逸子替他照了一張照片,在一棵大樹底下,他坐在那邊,他的照片,那張照片是九十歲,你看起來大概六十多歲。由此可知,健康不在乎吃好東西,李老師吃的東西非常簡單,自己做,他沒有人照顧,自己照顧自己,飲食起居自己料理,自己煮飯、洗碗、洗小鍋,自己洗衣服。我們接觸,不能不佩服他。九十五歲才接受兩個同學照顧他,九十五歲以前沒人照顧,說明他身體好,他可以自理。所以老師給我們做出榜樣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六集)  2010/7/21


 

 
 
人在世間,真正覺悟,什麼最重要?道最重要。佛家這個說法,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說這句話,那個時候佛法沒傳到中國來,你看夫子就說過,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」,沒有白來了,所以古人讀書是重道。現在人讀書,現在學校為什麼?為將來在社會上有好的工作、好的發展,榮華富貴,目的在此地。聖賢人沒有這個觀念,孔子一生真的是貧賤,沒有財富,也沒有地位,貧民。做魯司寇,魯是現在的曲阜,濟南是齊國,那時候魯國就是現在的一個縣,魯國國君不就是現在一個縣長嗎?做魯司寇做了三個月,被人擠下來,為什麼?他要做好官。你要想做個好官,為人民服務,那個人要為自己的功名富貴,你跟他相牴觸,你跟他不同類,你還能幹下去嗎?所以孔子聰明,辭職,不幹了,回家去教書、去教學,教了五年,過世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六集)  2010/7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