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九十集)


我們這一代,可以說我們能夠覺察到的,抗戰以後,就是戰爭期間當中,從這個戰爭開始一直到今天,佛門裡面無論在家、出家沒有開悟的。這個話倓虛老法師講的,早年住在香港,諦閑老法師的學生,一生也是講經的法師。他在香港辦的中華佛教圖書館,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那邊講過兩個月《楞嚴經》。我一共講四個月,後面兩個月在香港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光明講堂,在光明講堂講了兩個月。倓老說,他一生當中沒有聽到有人開悟的,得定的有,像虛雲老和尚,得定,得禪定,開悟的沒聽說。現在這個時代,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,修禪連得定都沒聽說過。學密,他是密宗的金剛上師,他告訴我,從抗戰期間一直到今天,是他往生之前告訴我,中國學密宗成就的,三密相應的,只有六個人。所以他告訴我,往後學密跟學禪,沒有法子,不能成就了。真正能成就只有念佛法門。所以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,身體很不好,他念佛,告訴我,一天十四萬聲佛號,專念阿彌陀佛,日夜不間斷,累了就是休息一下,一天十四萬聲,走的時候也預知時至。你看學禪、學密到緊要關頭統統放下了,只提這一句阿彌陀佛,這是老人家給我們做示現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九十集)  2010/7/27




 
 
我們生在末法,今天不是末法最後,末法還有九千年。這九千年佛法有興、有衰,它是波浪形的,這以前章嘉大師告訴我的。今天衰到極處了,真修行人有沒有?我們相信肯定有,沒有人知道,有真修的。怎麼知道?如果沒有真修行人,真修行人有大福報,地球上這麼多眾生造業,他能夠扛得起來,地球不至於毀滅,這就是有大福德的人。這些人我們不知道,在深山裡面,沒有緣,你遇到,你也見不到。佛教將來還會興,佛教的興,將來興的不是禪、不是密,是教。教裡面,我們知道,可能最興旺的就是淨宗,這是釋迦牟尼佛在《大集經》裡面告訴我們,那就是授記,現在人講預言,末法時期淨土成就,正法時期戒律成就,像法時期禪定成就,末法時期淨土成就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九十集)  2010/7/27


 

 
 
淨土這樣重要的經典,《無量壽經》,是淨宗根本的經典,始終沒有一個標準的本子,這是自古至今修學這個法門都感到遺憾。翻譯是真多,一切經都沒有這個本子翻譯得多,這個本子翻譯十二次,從漢到北宋,八百年間十二次翻譯。但是這個譯本現在留下來的只有五種,七種失傳了,很可惜,七種失傳。五種譯本你合起來看,裡面差別很大,所以古大德判斷,原本不是一個本子。從現在這個五本原譯本來看,梵文原本至少有三種,這就斷定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《無量壽經》至少講過三遍,所以三個不同版本。失傳還有七種,那個七種如果是真能找到,可能發現更多。說明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,每一種經只講一遍,沒有講過第二遍的;這個經至少講過三遍,三遍以上,多次宣講,說明這經重要。這個經能度末法往後還有九千年一切眾生一生成就,這還得了嗎?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九十集)  2010/7/27


  
 
 

所以古來大德就有意思要會集。頭一個會集,王龍舒居士,宋朝人;第二個會集,前清咸豐年間魏默深居士;夏蓮居居士是第三次會集。因為會集不容易,在五種原譯本裡頭取捨是大學問,編排也是學問。過去這個會集本,在取捨編排都不很圓滿,都有遺憾。夏蓮居老居士用了十年的工夫,會集整整用了三年,閉關三年,整理出一個會集本。以後有七年的時間,做十次的刪訂,最後這定本,我們今天看到是最後的定本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九十集)  2010/7/27




 

這是祖師大德勸導我們,「但當驀直念去,便是無上深禪」。無上深禪是釋迦牟尼佛講的,一心持名,就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即是無上深妙禪,好像也是在《大集經》上講的。「無論定持散念,決定功不唐捐」。定持就是定課,散念不是在定課上,隨時念佛。這個散念不是散亂心,散亂心念佛不行,要一心、要以恭敬心去念佛。這個散就是指不是定課的時候,我們定課是早晚課,不是定課的時候,一切時、一切處佛號不中斷,這叫散念,決定功不唐捐。這些話都是老居士從經文、祖師大德語錄裡面節錄出來,真的一點都不假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九十集)  2010/7/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