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二集)

 
「清淨者,無惡行之過失、離煩惱之垢染曰清淨」。這是把清淨的標準說出來,什麼是清淨?你沒有惡行。我們不往深處講,我們淺說,清淨是什麼?十善業道。在你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、待人接物,你沒有十惡,那就符合是清淨,這是淺說。再深一層,離煩惱之垢染,這範圍就大了,這個煩惱裡面有見思煩惱、有塵沙煩惱、有無明煩惱。當然法藏比丘是行菩薩道,前面我們讀過,古來祖師大德都認為他初發心的時候已經是地上菩薩,所以這個清淨包括無明煩惱。換句話說,他在日常生活當中,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,確確實實做到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這是法身菩薩清淨的標準。比第一句深,第一句說無惡行,我們初發心的都包括在裡頭。修行在哪裡?在日常生活、在起心動念,起一個念頭,要知道這個念頭對一切眾生有沒有損害。不殺生,不殺生的範圍很廣,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要找別人麻煩,要是讓他受到一點傷害,並沒有殺他,受到傷害,都是屬於這個範圍,都不可以。他做壞事呢?做壞事用不著我們管他,有管他的人去管他,有法律去管他,有因果去管他。我們管他就錯了,這要懂得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二集)  2010/10/22



 
 
 
今天這個時代,每一個朝代不一樣,現在這個時代是太麻煩了,人的思想違背了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人的價值觀變了。現在你要去問問這些年輕人,你問他,人生在世什麼最重要?他會告訴你一個字,「錢」最重要。在中國古時候不是的,人生在世什麼最重要?「孝」最重要。我來到這個世間,是幹什麼的?榮宗耀祖,光大門楣,他這麼個價值觀。我要在社會上多做好事,讓我的祖宗有面子,讓大家讚歎我的祖宗,這一家出了這麼一個好的後代,不一樣。現在要錢,連父母都可以不要,這成什麼話?所以社會動亂,一切都向錢看,這是很奇怪的一個社會,在古今中外歷史裡找不到的,怎麼出現這種社會?大概凡是這種社會出現,那就是一個警告,是什麼?世界快要毀滅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二集)  2010/10/22


 

 
 
布施好處太多了。你看我這麼多年走遍全世界,身上沒有錢,那個機票多少錢一張不知道,從來都不曉得,上飛機人家把機票送過來。走到哪裡都有人招待,你說多自在!這就是老師教給我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在香港住房子,我沒房子,房子是一位老居士的,跟我同年一個老居士她的房子,她兒子做房地產,蓋了新房子,她搬到新房子住。舊房子也捨不得賣,住了幾十年,也捨不得出租,怕人把她的房子住壞了,我到香港來,就無條件給我住,你看多自在。只給我一把鑰匙,所有一切開銷她付,我都不知道,住這麼多年了,多快樂!我走了房子還給她,是她的不是我的,這叫真自在,你有房子你有累贅,那個麻煩可多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二集)  2010/10/22




 
 
  我前面跟諸位講了個故事,真的,就是在台灣,也是一個經營房地產的,簡居士,以後學佛了。他蓋了一棟房子,要送我一層樓,我以為是開玩笑的,到以後所有權狀真的送過來,我就嚴厲的警告他:你是不是存心害我?他跪在地下,「不敢、不敢,決定不敢害師父。」我說「那你這個房子給我什麼意思?」請我去講經弘法的。我說:這房子要不要開銷?「那當然要。」我說:一個月大概多少錢?他估計一下一個月要六萬塊錢。「那你不害我,我這六萬塊錢到哪裡去找?」他愣住之後,他說:那怎麼辦?我說「只有一個條件,你每個月拿六萬塊錢來,開銷由你付,我才敢接受。」結果他答應了,拿了三年,三年之後這個道場收支可以平衡了,我就叫他你可以不必拿了。要我伸手問人家化緣要一分錢,我寧死都不幹這個事情。人家送給我錢送來了,錢送多了,我問他錢從哪來的?來得不乾淨,這錢不能要。佛法裡面收的是淨財,你這個財是不乾淨的,你不能在佛門做好事。什麼都放下才得大自在!所以很多人知道我一生不管人、不管錢、不管事,你說多自在!每天讀書,跟大家分享心得多快樂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二集)  2010/10/22



 
 
 
古諺語講得好,真正是一點都不假,「知事多時煩惱多」,所以我從學佛之後,我就不看電影、不聽廣播、不看報紙、不看雜誌,為什麼?那東西都是非。人家問我怎麼樣?天天天下太平,天天好日子,沒事。「識人多處是非多」,認識人多了是非就多了,愈少愈好。天天讀經跟佛菩薩做朋友,你說這個多快樂,佛菩薩在哪裡?每一本經書都是佛菩薩。這些佛菩薩你跟他熟悉了,然後看到所有人也都全是佛菩薩,大家都是佛菩薩,你說多快樂。為什麼?佛說的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中國古人常講,老祖宗講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本性本善。不善是習性,這是你沒有好好的學,你沒有親近聖人,「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」,就這麼個道理。你要是天天跟聖賢人在一起,你不就變成聖賢了嗎?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,你不就成佛、成菩薩了嗎?事實就是這麼簡單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二集)  2010/10/22

 


 
 
忍辱,這就教我們事事都要忍讓。與人相處,名和利大家都爭,我們讓他,不就很好處了嗎?彼此相爭就變成冤家對頭,那又何苦?人生在世很短暫,不要跟人結冤仇,學吃虧、學上當。古人講句話很有道理,「吃虧是福」,你能體會得到嗎?體會到了,你就很喜歡吃虧,為什麼?是福,一點都不錯,福就在後面。所以教我們要學忍,忍讓,進步了就謙讓、謙虛,再進步禮讓,決定不跟人爭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二集)  2010/10/22


 

 
 
精進,精進著重在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。許多同修想學習經教,將來能有成就,你只要抓住精進兩個字你就會有成就。精是純而不雜,一門深入;進,永遠保持進步不退轉。學經教要多久時間?要十年,十年專攻一部經,十年之後你就變成頂尖的法師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決定不能涉獵很多,很多是什麼?你雜了,你的心、念頭分散,那你的虧吃大了,你學一輩子你所獲得的是知識,在經典上你不過是獲得一些佛學知識,你沒有開悟。一門深入能開悟,為什麼?你念頭只在一門上,一部經上,一個法門上。一般人來說,我們中等人的這種天分,大概四、五年就得定,就清淨心現前,再過個二、三年、六、七年可能就開悟。不是大徹大悟也算得上是大悟,為什麼?你能夠通一切經,其他經我沒學過,我再一看能看得懂,一點障礙都沒有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七二集)  2010/10/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