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


這念頭作用很明顯,我們能夠體會到,人在心情自在的時候、快樂的時候,沒有感覺得衰老,你沒想到老,所以你年年都年輕。大概在什麼時候?三十歲之前沒想到老,你的變化不大。中年以後就想到老了,想到老了那樣子就一年比一年老。特別是什麼?是工作的時候,你看你工作很多,我有很多同學、朋友,在政府機關做事情,每天忙著他的公務,也很開心,不亦樂乎。可是忽然退休,年齡到了退休,退休就想到老了,退休了,退休之後兩年沒見面,打電話,聽說我在哪裡,跟我碰個面。我一見面嚇呆了,好像一下老了十年的樣子,怎麼兩年就衰老十年?為什麼?他天天在想著、念著老,老的時候他就念著有病,所以他身體就有病,天天要去看病,離不開醫院了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

我那些老朋友常常碰到我,他說你為什麼好像衰老得很慢?我說我沒想到老,我還在工作,我天天在讀經、天天在教學,我還沒退休;如果退休了,恐怕跟你們就差不多,就很快了。就這麼個道理,一切法從心想生,你想善,沒有一樣不善;你想不善,就沒有一樣是善。身體是這樣的,家庭、工作、國家到世界,都不離開這個原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



 

今天整個世界的社會動亂不安,整個地球上的災難變異頻率不斷在上升,災難不斷在擴大,什麼原因?我們的念頭不善,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、都是名聞利養、都是是非人我。最不好的念頭,就是損人利己,這很不好的念頭。跟中國古時候不一樣,受教育不同,古時候的教育,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你賺錢,不是教你升官發財,教你做聖人、教你做賢人。古人你看一開口讀書志在聖賢,志是什麼?目標。為什麼要讀書?做聖人、做賢人。這個概念,在中國我相信不止一萬年,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五千年,上古那個五百年是傳說,真正有文字黃帝時候才發明,到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這有文字。沒有文字之前,中國有沒有文化?有,肯定有,所以我們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。我相信我們不輸給印度,印度婆羅門教,他們說一萬三千多年歷史。我相信,他們不重視文字,他沒有記載,代代相傳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




 
 
我們這個世間那麼樣辛苦去追求,求到的還是命裡有的,命裡沒有的求不到。所以古人講「君子樂得作君子,小人冤枉作小人」。你所求到的名聞利養全是你命裡有的,你何必求?不求就得到了。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讓,沒有讓我們求,禮讓,不是求得的,求得不到。你求得的東西你用得盡,到後頭就沒有了,你福報用盡。你今天一點福報從哪裡來的?過去生中修的,世世代代修的,這一生不知道修了,你享用的是你過去的,痴求這個手段錯誤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

 


 

修行是佛門的術語,行是行為,我們行為錯了,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,這意思要懂。現在人講到修行就知道拜佛、燒香、磕頭,這是修行嗎?不是,這種形式與修行不相干。所以是淪落於,你看佛法是聖賢的教誨,淪落成了宗教,宗教迷信。為什麼要燒香?為什麼要磕頭?他不懂,意思不懂,以為別人這麼做法,我就這麼做法,錯了。一定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的生活才會正常,所謂如理如法,這叫正常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學佛的人見到佛菩薩的像要禮拜,這禮拜是什麼意思?不是求他保佑,泥塑木雕的怎麼會保佑你?這是表示我們尊師重道。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,我們見到老師這個像都這樣尊重,何況其人!人是誰?人是我們的老師,是人,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,對老師平常這樣恭敬,對現前的老師你能不恭敬嗎?哪有這個道理!對老師這樣恭敬,對父母能不孝順嗎?起這個作用。這個形式有必要嗎?有必要。形式做給誰看?做給社會大眾看的。因為現在社會大眾不懂得孝順父母,不知道尊師重道,我們要做出樣子給他看,是這個意思。是屬於教化,是屬於善良的風俗習慣,是這個意思,不能搞錯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


  

 
 
佛教導我們是在經典,從前我們不說多,上一代,六十年前,寺院庵堂還有講經的,已經不多了。再一個甲子,一百年前,寺院庵堂是學校,講經教學是他的事業。中國佛教變成宗教,歷史絕對不會超過三百年,以前的呢?以前是學校。佛教教育過去皇上親自抓,所以寺院建築可以蓋跟皇宮一樣的宮殿,這是皇上特准的,皇上也是佛門弟子,對老師尊敬,所以寺院可以建宮殿。一般不可以的,連政府衙門都不可以建宮殿的,只有寺院可以,這是皇上提倡佛陀教育,它天天在教人。如果我們不學經教,出家人不學經教,學佛的信徒也不學經教,就變成迷信。有人問:佛教對社會有什麼貢獻?我們講不出來。它要是沒有貢獻,怎麼能傳二千多年?在中國歷史上講傳三千年,怎麼能傳這麼久?肯定有貢獻,肯定有好處。我們從歷史不斷往上去看,你就看到了,而只是現在這一代不學了!拿著佛教去賺錢,欺騙一些善良的善男信女,良心何在?怎麼可以這樣做法?我們在年輕時候,從來沒有看到寺廟有人講經的,只聽說和尚念經,沒聽說人講經的,所以對這個佛教沒好感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



 
 
好人不一定是富貴,也就是說不一定有很高的地位,不一定有財富。顏回是好人,孔子常常讚歎他,顏回非常貧窮,在物質生活條件,他是孔子弟子裡頭最清苦的一個人,可是他比任何人都快樂。他的快樂從哪裡來的?其實就是《論語》前面第一句話,他的快樂是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從那得來的。他從來沒有認為他沒有地位、沒有財富,有憂慮,他沒有,完全沒有,這個東西沒有放在心上;心裡頭聖賢的大道,這個我們要懂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


 

 
 
有沒有地位、有沒有財富那是福報,如果有福報,你再要是明白聖賢教誨,你在這一生肯定沒有白過,你會修無量無邊的福報,做官用你的職權幫助一切苦難眾生。你們看《了凡四訓》,了凡先生接受佛法之後,懂得修福、懂得改造命運。發願,我們學到這條願自在。發願行善,首先發願做三千樁好事,利益別人的好事,十年做完,十年做圓滿,那時候在讀書做秀才。第二次發願,又發三千樁善事,四年做完,他的太太幫助他做,四年做圓滿。最後他做到寶坻知縣,寶坻知縣的職位就很高了,因為它等於說直轄市,直接歸皇上管的,這個城市他做知縣,他發心做一萬樁好事。他的太太講,一萬樁好事哪一年才能做完?他自己也沒想到,感到寶坻田賦太高,就是徵收農民的稅收高了一點,他很慈悲把這個稅收降低,就這一樁事情,這個稅降低,還降得不少,全縣多少萬的農民都得好處,你看一樁事情一萬樁善事就圓滿了,他有職權。所以公門好修行,一樁事情,就是這一萬樁善事就做完了。行善是雲谷禪師教他的,人有命運,但是命運是自己造的,所以自己可以改造自己命運。你懂得道理,你懂得改變的方法,沒有不能成功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



 
 
不能想貪瞋痴,現在人都想這個,如果你天天想的是貪,對象不管,貪財也好,貪色也好,貪名也好,那個對象都不說,只這個貪心,貪心跟哪裡相應?跟餓鬼道相應。你走的是哪個道?鬼道。瞋恨心是地獄道;愚痴,對於事實真相不明瞭,似是而非,黑白顛倒,邪正不明,畜生道。人道是五戒,中國的五常,仁義禮智信,存心的,處事待人接物的,你不會失人身,這個人身死了,來生又到人間來了。你能秉持仁義禮智信,來生比這一生一定更好,福報更大;上品十善是天道。這是佛告訴我們,你往哪一道去,你造的是什麼業。你在這一生當中你一生所享受的,還都是你自己業力現前的,不要去怨天尤人。命好,多幫助別人,命不好,不怨天、不尤人,可以改變自己命運,斷惡修善,三年就有效果,十年那有很圓滿的成就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






我們在這個地方能不能看到極樂世界?能!為什麼現在不能?有障礙。什麼障礙?前面跟諸位講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無明、塵沙、見思煩惱,這個東西障礙。我們這個能夠放下一分,我們的能力就恢復一分,放下兩分就恢復兩分,得放下!放下就能恢復。所以特異功能不稀奇,人人都有,什麼叫特異?人人都有。特異功能,我過去在美國遇到三位,是從中國大陸到美國去訪問的,好像那個時候中國派十幾個到美國去訪問,我在洛杉磯看到三個,很年輕,我就問他,你們能力從哪裡來?生下來就有。我問他,會不會失掉?會。怎麼會失掉?年歲慢慢大它就退化。為什麼退化?妄念多了。這個說得很有道理,跟佛經上講的一樣,妄念少,心地清淨,能力就恢復。我們的妄念太多,能力就沒有了,就這麼個道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