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三集)


佛告訴我們,但能繫念不止,定生佛前,這是說淨宗的學人。繫是什麼?掛在心上,我們講牽掛。你心上別牽掛別的,牽掛別的都是六道輪迴,你就錯了;你應該牽掛阿彌陀佛,你就對了。這個繫念的心不能中斷,二六時中心上真有佛,真正有阿彌陀佛。每天的功課,身禮拜阿彌陀佛,一天至少拜三百拜,這也是非常好的運動。口念阿彌陀佛有定課、有散課,定課是早晚課,早晚課至少要念三千聲佛號,不多。如果你有時間,工作不多、不忙,最好能念一萬聲佛號,定課。念佛號之前,最好念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或者是念一部《阿彌陀經》都好,有充分時間的念《無量壽經》。信心堅定,沒有絲毫懷疑,願力懇切願生淨土,念經的時間就可以縮短,念《彌陀經》就好,《無量壽經》太長。如果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認識還不夠清楚,了解還不夠多,疑惑沒有能夠徹底斷除,就念《無量壽經》好,《無量壽經》講得詳細,慢慢念久了就明白,道理在此地。真的一點懷疑都沒有,念《彌陀經》就好,就不必念《無量壽經》,為什麼?執持名號是主修,這個要懂得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三集)  2010/5/8

 


 
 
除了早晚兩堂定課之外,其他的時間叫散課,想起來就念。到哪一天你二六時中,就二十四小時這佛號自自然然不間斷,恭喜你,你功夫成片。你的見思煩惱沒斷,你這種功夫確實能夠把見思煩惱控制住,雖然不斷,它不起作用,這種功夫就能夠自在往生,你想什麼時候走,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。你覺得這個世界眾生太可憐,災難太多,想留在這裡幫他們一把,行,不礙事。世界災難再多,災難就在你面前,你也能平安無事,這是什麼?共業不同,他有遭難的共業,你沒有這個共業。所以佛菩薩會照顧你,護法神會照顧你,你是來幫大家忙的。你幫助眾生這個緣盡了,你這份工作做圓滿,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。定生佛前,你看這個字用得多肯定,讓你一絲毫疑慮都沒有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三集)  2010/5/8




 

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給諸位說,就是成佛,雖然在同居土裡面沒成佛,方便土裡頭也沒成佛,肯定一生成佛,他無量壽,壽命長,肯定成就。而且果然是善根福德因緣深厚,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改變法門,也不想修別的,就這一句名號念到底,他成佛快!什麼原因?他得念佛三昧。佛在大乘教裡面講得很多,「念佛三昧,三昧中王」,諸位有沒有記得住這句話?三昧是禪定,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,無比殊勝。得定了,定能開慧,三昧之王他開的智慧肯定是究竟圓滿的般若智慧。智慧一開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,不就全通達了嗎?諸佛如來的道力、神通、萬德萬能,不就同時具足了嗎?這是真正成佛的捷徑。這個法門到哪裡去找?雖然在中國很普遍,但是念佛的人很多,有幾個念佛人真正明白這個道理?真發心去幹,真發心就是萬緣放下才叫真發心,你的心真清淨,真得受用,得受用之後再利他,再幫助別人。你還有沒放下的,你對於道理、事實真相,你還不夠透徹,所以你還沒能放下。真透徹、真明白,知道千經萬論不出一句佛號,只要把這一句佛號念通,通到什麼地方?通到自性,一切經教、世出世法沒有一樣你不通達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三集)  2010/5/8

 


 
 
印光大師教人,把「死」字貼在額頭上,這個意思講的,時時刻刻想到我就要死了。我常常教人,把今天這一天看作我在這個世間最後的一天,也是這個意思。我在這個世間只有這一天,還有什麼放不下的!如果我還有明天,還有後天,還有明年,還有後年,你牽掛的事情可多了。這些牽掛的事情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,為什麼?那是生死當中的牽掛。如果知道我今天是最後一天,我們想想,我今天應該幹什麼事情?除了持名念佛之外,我什麼都不幹。你們想想看是不是?全心全意求生淨土。我有同情心、我有憐憫心,看到這個世間許多苦難的眾生,這裡面還有自己家親眷屬,我真的想幫助他,現在不行,心有餘而力不足。我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見到阿彌陀佛,就得到阿彌陀佛所加持的阿惟越致菩薩,我能不能立刻再來?能,立刻就能回來。回來你就有像佛一樣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、善巧方便,你就可以幫得上忙;你要不回來的話,你幫不上忙。明白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,你這個佛號就不離口了,你心裡再也不會有拉拉雜雜東西,念念所想的就是阿彌陀佛,真正不可思議,這才真正體會到念佛的方便妙用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三集)  2010/5/8

 


 
 
覺明妙行菩薩在《西方確指》,這個小冊子裡面告訴我們,念佛要怎麼念法?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。菩薩所說的,跟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所講的完全相同,大勢至這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助教,觀音、勢至是助教,西方世界菩薩眾的首領,我們現在講班長。他教我們念佛的方法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兩句八個字,都攝六根是什麼意思?用現在的話說,放下萬緣就是都攝六根。什麼都放下,眼不看,耳不聽,鼻也不嗅,口也不嘗,也就是說六根放下外面的六塵,不接觸,都攝六根,六根都回頭不向外攀緣,然後你才能做到淨念相繼。淨念是清淨的念,如果你有懷疑,你的心不清淨,如果你的心有夾雜也不清淨。這個淨字是不懷疑、不夾雜,相續是不間斷,跟覺明妙行菩薩一個意思。我們很難做到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不容易做到,什麼原因?我們的心沒收回來,做學問、做功夫先決的條件是收心。孟子也講過,跟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意思相同,《孟子》說了一句話,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」。做學問的方法沒有別的,只要把你放在外面的心收回來就行。眼見色、耳聞聲,都是對外頭緣,現在不向外緣,耳我不聽音,眼也不見色,把它收回來,收回來你心就清淨,這收心。收心要懂得,不是不看、不是不聽,你可以看、你可以聽,決定不能放在心上。真正功夫古人有個比喻說得好,「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」,你想想這什麼味道。我看,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為什麼不見?裡面不落印象,這個功夫還了得!上上乘功夫,你看了、聽了,你決定沒有分別、決定沒有執著,這就是你心收回來。看了就分別、就執著,聽了就分別、就執著,你的心全跑到外面去,你都是緣外頭六塵,緣外面六塵是什麼?那是生死心,那是輪迴心。不向外攀緣,你向內就照根性,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方法。觀音菩薩怎麼修成功?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」,菩薩用耳根,耳根不向外攀緣,向內,內是什麼?內是自性,自性是清淨的。用耳根比用眼根好,為什麼?眼根你只能看到三方,後面你看不到,上下也看不到,講六方的話它只能看三方。耳根厲害,耳根能聽到六方,前後左右上下都能聽得到,所以觀世音菩薩用耳根。對聲塵修什麼?不分別、不執著、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叫真修。那很難,真不容易!淨宗教給我們的方法,統統歸阿彌陀佛,六根在六塵境界裡全都換成阿彌陀佛,這個方便,太方便了。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,這就功夫成片,深一點就一心不亂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三集)  2010/5/8




 

善導大師的話講得好,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他老人家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。真的是近路,真正快速,八萬四千法門哪個法門都比不上,華嚴、法華、禪宗、密宗比不上。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在《往生傳》裡看到的,確確實實許許多多人跟我們做實驗,給我們做示範三年成功。念佛念到第三年,預知時至,佛來接引,沒有生病,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走得那麼瀟灑、那麼自在,徑路修行。六道凡夫實在說迷得太深、迷得太久,說三年往生,三年就要死,這法門可不能修,修這就早死。把他嚇到,嚇得不敢修,這什麼原因?對教理、對事實真相一無所知。你在這個世間活一百歲你還是要死,你能不死嗎?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的不死,這個諸位要知道,他到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,不是死了以後去的。死了的人還會講話嗎?哪有這種道理?你看他臨走的時候,告訴你,告訴身邊的人,「我看到阿彌陀佛,他來接我,我現在要跟他去了」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他去了,身體不要了。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不死,活著去的,哪有死了能往生?實際上死了也能往生。阿彌陀佛這個法門不但度人,它也度畜生、也度餓鬼、也度地獄,普度眾生。如果只能度人,畜生、餓鬼、地獄都度不到,就不能叫方便。九法界眾生只要你有緣遇到,都能得度,而且這麼容易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三集)  2010/5/8





 
 
我們每天在研究經教,研究經教能不能出輪迴?沒這個道理。你用輪迴心研究佛教,佛教也是輪迴教,記住一句話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我們是什麼樣的心就生什麼樣的法,你用輪迴心看《大藏經》,《大藏經》是輪迴法,是六道裡面的善法,修得再好,你將來都是生六道二十八層天,出不了六道輪迴,這要知道。怎麼出六道輪迴?放下分別執著就超越輪迴,就超越六道。還用分別執著心出不了六道,這點不能不知道,佛在經上的話句句都是真話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,又:「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,觀佛圓覺而不旋復」。這幾句經文是《圓覺經》上經文,輪轉生死垢心,這是講六道凡夫,六道凡夫心不清淨,為什麼?我執沒破。隨著我執生起的,就是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、五欲六塵,這個東西不能離開你,你也捨不得放下,結果呢?結果你就長劫流轉。輪迴任何一道你不能長住,都是短暫的,隨著你的業力牽引,你在六道裡頭打轉,真的是苦不堪言。你的妄念前念滅後念生,一個接著一個,你細心去觀察一下,哪一個妄念不是自私自利?哪一個妄念不是貪瞋痴慢?這是什麼?這叫造輪迴業,身沒有去造,口沒有去造,念頭在造,這叫意業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三集)  2010/5/8





 
 
身上得個一點小毛病,你真念佛的話,一個星期準好了,為什麼?心態轉好了。疾病是什麼?疾病是煩惱引起來的,貪瞋痴慢疑五毒是病根,怨恨惱怒煩五種病的緣,裡面有病因,再加上這五種緣,你的正常細胞就變成病毒的細胞,你就得病,你就有痛苦。你那個念頭轉過來,怨恨惱怒煩放下,吃再大的虧也不怨恨人,也不發脾氣,保持著心平氣和,裡面貪瞋痴慢放下,你的病不必治就好了。你看醫生,醫生給你治療很容易,很快就好,所以病的好七分是心態,三分是醫藥;醫藥三分不要,心態好也能好,是這麼個道理。這裡頭沒有神祕,這是給你講生理、給你講心理,心理影響生理。所以心理健康生理一定健康,心理不健康要想身體健康是非常困難。怎麼運動都沒用,運動、滋補都達不到效果,佛法給我們講道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三集)  2010/5/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