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薩示現成佛都在人道,沒有在天道,這個表法有很深刻的意義。佛門常說「富貴學道難」,你看這個世間富貴人,你請他來學佛,你叫他去燒頭香他行,他很願意幹這個,你叫他到這裡來聽兩個鐘點經是要他的命,他坐不住,為什麼?享樂享慣了。他這一生樂多苦少,你叫他要出離、求生極樂世界,「我這裡比極樂世界還快樂」,他生不起這個念頭,所以富貴學道難。八難裡頭,富貴是一條,對他困難。「貧窮學道難」,貧窮人三餐飯都吃不飽,你叫他來聽經,他哪有這個心?他要去找他的生活去。所以學佛最適合的人是小康之家,不很富貴,也能吃得飽,這種人很適合。他什麼?他知道苦,苦樂他很清楚、很了解,佛講離苦得樂,很能中他的胸懷,他就來了。
六道情形亦復如是,天上福報大,所以天人學道就難。真的,不容易,特別是講淨土,很難接受。三惡道苦,佛度三惡道不容易。佛講得很清楚,三惡道裡面度的眾生,是哪些眾生?在人間都學佛學得還很有基礎,沒有依教奉行,墮到三惡道去了,所以他阿賴耶識裡頭有佛法的種子;換句話說,有善根,有這個根基,佛才好度他。如果沒有很深厚的基礎,三惡道的人沒法子度脫,那怎麼樣?只有他受報。實際上三惡道就像監獄一樣,你犯過失判了刑,要關多少年,到刑期滿了你就出來。三惡道也是如此,你造作的罪業,你得到這受報,受完,它有限期的,有期限的,受報完了之後你又到人道來。有些善根深厚的到人道來又聞到佛法,慢慢一步一步向上提升。但是有善根很深厚的,很深厚為什麼會墮惡道?也就是內敵不過煩惱習氣,外面受不了誘惑,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,很容易破戒、很容易犯罪。展開《戒經》,你看統統都是墮三惡道的,這就去了。可是,他在世間真正修行聞法的時間很長,這個基礎很厚,佛菩薩在餓鬼道、在地獄道、畜生道都能度他。所以說惡道裡頭得度的眾生,都是在人道裡修得有很好的基礎。人間學佛不是白學,偶爾做錯事情墮三惡道,菩薩還是照顧他,「佛氏門中不捨一人」,真正慈悲!所以佛稱為天人師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六一集) 2010/10/9
佛在天上度化眾生,只講到色界天,沒有無色界天。無色界天叫長壽天,八難之一;八難,佛沒有辦法度他的,他不接受,四空天。他那個裡頭沒有災禍,為什麼?沒有身體,也沒有居住的房屋,我們用一般世間人的說法,靈界,就是靈魂這一界。他也有高低,也有四個層次,靈界,完全是修的定功。不要身體,不要這個色,就是物質這個東西一概不要,沒有任何累贅,壽命很長。佛能教化的四禪以下,四禪十八層天,加上欲界六層天,二十四層。這裡面有佛、菩薩,菩薩能夠示現菩薩身,示現諸天的身分教化天人。應以什麼身得度,佛就現什麼樣的身,佛沒有起心動念,怎麼現的?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眾生喜歡什麼身,想什麼樣的人來度他,他就現什麼身去度他,感應道交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六一集) 2010/10/9
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想佛菩薩,佛菩薩來不來?來。在哪裡?你想他的時候他就在你面前。為什麼見不到?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,障礙住了,不是他沒有來,他來了,見不到;他見到我們,我們沒見到他。我們的願求,希望佛菩薩保佑,他真的加持你,可是我們如果要造作惡業他也無可奈何,為什麼?幫不上。到什麼時候能幫上?你的業障消了,我們所希求的感應就現前。這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,他跟我講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講這樁事情,真的,絕不是假的。那我們有很多想求的都沒有感應,沒求到。老師說不是求不到,是你有業障,業障懺除,你所希求的都出現。在佛法叫時節因緣,這個時節因緣是自己決定、自己造成的,問題不在外。真的,應了古人的一句話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全是自作自受。如果我們怨天尤人說佛菩薩不靈、祖宗沒有保佑,那是造罪業。祖宗哪有不愛後代的?沒有這個道理;佛菩薩哪有不慈悲的?自己造的業障,人家加持力量加不上,你業障抗拒,是這麼個道理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六一集) 2010/10/9
求有不得,那我們就要反省,我們就要修懺悔,業障懺除,你所求的就滿願。要真正懺除,不是在佛菩薩面前跪著磕頭燒香禱告,那懺除不管用。從哪裡懺除?從自己心地上懺除。怎麼個懺法?這是章嘉大師教的,「後不再造」,那叫真懺悔。真的懺悔了,明天老毛病又起來了,這個不可以,這個不會有感應。真正覺悟、真正回過頭來,這問題才真解決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六一集) 2010/10/9
我們自學跟化他,自學是主要的,化他是附帶的,化他實在講,就是結法緣。結法緣要有智慧、要有慈悲。眾生有過失,不要放在心上,為什麼?那是自然的,一點都不奇怪。放在心上,我們就墮落,我們就錯了,為什麼?他染污了我們的清淨心。根本不放在心上,自然就不放在口上,口裡面批評,造口業、造惡業,放在心上是意業,那就錯了。一定要像佛看眾生一樣,佛怎麼看眾生?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造作阿鼻地獄罪業,你看起來也很可愛。可見他一時糊塗,他要到阿鼻地獄去一趟再回來,要用這種心去看,不可以有怨恨心。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,他在我面前是他對我表法,我在這裡受教育。你看,他做給我看,他造作什麼惡業,他下地獄受罪去了,這不是給我看的嗎?這是告訴我,我絕對不能有這個念頭、不能有這個行為,他不是我的老師嗎?感恩還來不及,怎麼能報怨!所以一定要學的,這個世間人人是好人,在我的心目當中;事事是好事,無論正面反面、善的惡的、順境逆境,統統是好事。這個道理、這種修行就是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所以他一生圓滿成佛,在境界裡面修得清淨平等覺,這個重要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六一集) 2010/10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