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


佛法裡面常講五欲六塵,五欲,財色名食睡這五種,世間人都喜歡,財色名食睡。可是佛經上講,這五種是什麼?叫地獄五條根。這五樣東西是人的一生不能缺少,你沒有辦法離開它,佛教導我們,對這五樁事情適可而止。什麼叫適可而止?日常生活用它,不起貪心、不生瞋恚,喜歡它,沒有貪戀,討厭它,不發脾氣,這就叫適可而止。對它清清楚楚,一點不迷惑,這叫不痴。自己的態度,無論是生活、待人接物要謙卑,對人對事要恭敬,沒有傲慢,對古聖先賢的教誨深信不疑。你看貪瞋痴慢疑就沒有了,那你過的生活是正常的生活,你過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生活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  2010/8/15





 
 
我在早年,方東美教授教給我的,把佛法教給我,告訴我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最高的享受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沒有貪瞋痴慢疑,這就是最高的享受。對於五欲六塵要能夠克制,也就是講適可而止,有一點點就滿足了,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如果貪而無厭、怨恨不捨,那個人生就很悲哀、就很可憐,苦不堪言。本本分分的過日子,像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,每天只要能吃得飽、能穿得暖,有個地方可以遮蔽風雨,夠了,知足常樂。不必去營求,營求是苦不堪言,一定要活在這個世間,讓自己身心都沒有壓力,現在人講的沒有壓力,輕鬆愉快,這個日子多好過,這個日子多美滿!不要去自找苦吃,每天心裡憂慮、操心,操不完的心,那是自找苦吃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  2010/8/15


  

 
 
什麼叫菩提心?真誠心是菩提心的本體,真誠心,真則不假,誠就不虛,不是虛偽的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要用真誠心去生活,你就會活得很自在。別人用虛偽的心對我,我用真誠心對他,用心不一樣。虛偽的心對人,造不善業,他將來果報在三惡道,我用真誠心對他,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歡迎我,不一樣。真誠心自受用,也就是真誠心是怎樣對待自己,就是我們經題上的五個字,「清淨、平等」,我加上一個字叫「正覺」,對自己。真誠心對自己就是清淨,清淨就是不染污。什麼東西是染污?自私自利是染污,名聞利養是染污,五欲六塵是染污,貪瞋痴慢是染污。染污統統要把它去掉,不要去接近它,你的心就清淨,清淨心生智慧。從清淨心向上提升就是平等心,平等比清淨高,平等心裡面不分別,傲慢沒有了、嫉妒沒有了,傲慢、嫉妒都是心不平,沒有了,心平等了。平等心是大徹大悟的關鍵,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就是正覺。一個佛門弟子,做佛的學生,常常用這個對待自己,你看你自己多快樂,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那用什麼心對別人?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,對別人是大慈大悲。換句話說,用真誠的愛心、清淨平等的愛心、覺而不迷的愛心待人接物,這叫發菩提心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  2010/8/15


  

 
 
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,「解諸纏縛」,纏是纏繞;縛是什麼?縛是捆綁,像繩索把你纏繞起來,把你綁得緊緊的,你就不能動了,這是形容詞。「依憬興師意」,憬興是日本的一位法師,他說纏縛就是佛在經上講的「八纏三縛」,有八樣東西纏繞著你。我們看看這八樣東西我們有沒有?八根繩子捆綁你,你動彈不得。念老在此地有個小註,他說「餘諸家多謂十纏四縛」,他取憬興法師所說的八纏三縛。十纏四縛,佛學字典可以查到。八纏第一個,「無慚」。慚我們有沒有?慚愧這兩個字是善心所,無慚無愧這就是煩惱。什麼叫慚?我們中國人常講這人有良心,做錯事情良心責備,心裡感到會很難過,這叫有慚。無慚的人怎麼樣?做種種壞事,他沒有覺得他做錯事,我們一般人講沒良心,這人良知沒有了,叫無慚。愧是什麼?愧是怕別人指責。我們做了惡事,別人批評我們,我們感覺到很恐怖。因為怕社會大眾對我們的批評,不敢做壞事,這叫愧心所,就是怕輿論指責。如果我們做壞事,不怕別人笑話,不在乎別人批評,這就「無愧」。你看做的惡事,沒有良心責備,也不怕別人的批評,他什麼壞事都敢做。把這兩樁放在第一、第二,有慚有愧不敢做壞事。如果要懂得因果,我動了惡念,天地鬼神會批評我,他連不善的念頭都不敢動。你看看這兩個心所產生多大力量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  2010/8/15


  

 

第三,「嫉妒」。我們要冷靜想一想,我們有沒有嫉妒心?看到別人好,我們有什麼感觸?要是感觸他超過我,我心裡不高興,我也想超過他;或者做得更過分一點,把他那些長處抹黑,把他的好事破壞,這都是出於嫉妒。障礙別人的好事,我們有沒有這個念頭?縱然我們煩惱輕一點,心裡不舒服,沒有做出破壞人的事情,還是有嫉妒心。菩薩沒有,菩薩看到別人好處心裡生歡喜。修什麼?修隨喜功德,他做好事,我盡心盡力幫助他一把,讓他好事做得更好,這是菩薩。絕對不會障礙別人的,障礙別人這是惡業,都是墮三途的。你隨喜功德,他有多大功德,隨喜人所得的功德跟他一樣大;沒有能力隨喜,歡喜讚歎,到處給他宣揚也是隨喜,功德也一樣。沒有力量幫助你的時候,我就用言語、用文字來宣揚你的功德,這都屬於隨喜。你看看,是福還是禍都在你一念之間,只有迷惑的人才嫉妒障礙,聰明有智慧的人不幹這個傻事。遇到人家做好事,這是我們自己機會來了,我們自己積功累德的機會來了,他牽頭,他帶頭,我們跟著後頭幫助他,成就是一樣的,不增不減。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當中有一願「隨喜功德」,第五願,緊緊接著「懺除業障」,下面就隨喜功德,這個要學會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  2010/8/15




 
 
第四「慳」。慳跟貪常常連起來的,貪是貪求,慳是什麼?自己有,捨不得幫助別人,心量很小,只求自利,不知道利他。這樣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富貴?給諸位說,不能,決定保不住,而且讓自己的富貴大幅度的損耗。富貴從哪裡來?富貴是從大心量來的。中國古諺語說得好,量大福大。量小福不大,不可能有大福報;量大,肯施捨,看到別人有困難,自己全心全力的幫助,這是大福報。幫助別人自己還留一手,這就是慳貪,這折福,這不是修福。一定要像菩薩一樣全心全力去做,福報就大了。佛告訴我們,財富從哪裡來的?從財布施來的;聰明智慧從哪裡來的?從法布施來的;健康長壽從哪裡來的?從無畏布施來的。真幹,拼命去幹,愈幹愈殊勝。有人說我這麼大年歲還在講經,這幹,講經,三種布施具足,身體、精神、體力這是內財布施,得財富;修行、教學,法布施,長聰明智慧;聽經的人聽明白、聽清楚了,依教奉行,他離苦得樂,這就是我的無畏布施,果報是健康長壽。不講經,不講經壽命就完了,你不起作用了,愈講愈有精神、愈講壽愈長,就這麼個道理。你肯捨,壽命就長;不肯捨,壽命就短,就這麼回事情。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修學、講經比什麼都快樂,健康長壽,永遠不會衰老,都在其中,真正衰老就講不動了。你要想吝嗇一點,我年歲大了少講一點吧,多讓身體休息休息吧,愈休息就愈老,愈休息病就來了,就這麼個道理。哪一天不講,不講就往生了,到極樂世界去了,也不可能在這一天受老苦,老很苦,不受這個罪,不講,不講就到極樂世界去了。諸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,給我們做的榜樣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  2010/8/15


 


 

  第五「惡作」,這裡頭範圍包括非常廣泛,包括所有一切不善的行為,就在這條裡頭。你的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違背《弟子規》所說的,違背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裡面所說的,那就叫惡作,與性德相違背。第六個是「睡眠」,睡眠不能沒有,不能貪睡。一般睡眠,睡得很好,大概六個小時就夠了,醒過來的時候就得要工作。學佛的人工作,醒過來換洗乾淨了,誦經、念佛、拜佛,或者是讀經。中年以上拜佛很重要,拜佛是運動,做這個運動不浪費時間,跟念佛相應。經行也是好運動,適合於年歲大的人。經行、念佛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。睡眠不能太多,太多把自己寶貴的時間都浪費了,一定要把精神提起來。第七「掉舉」,掉舉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心浮氣躁,心定不下來,妄念太多。特別是想靜下來,我靜坐幾分鐘,這一靜坐,妄想太多太多了,這個狀況叫掉舉,對於修學是很大的妨礙。心不在焉,學什麼東西都困難。第八跟掉舉是相反的,掉舉是心浮氣躁,「昏沉」是打瞌睡,精神提不起來。你叫他念佛,念上幾分鐘他睡著了。我們在佛七裡面常常看到,打佛七大家在一塊念佛,昏沉的人有時候繞佛,繞佛跟著走他打瞌睡、他打呼,他不是在念佛,他在打呼。這八種是煩惱,纏繞著你,讓你功夫不得力,讓你修學不能成就,這是八纏。三縛是什麼?就是三毒煩惱,貪瞋痴。裡面有貪瞋痴,外面有這八個現象,這樣的人作惡很容易,行善非常困難。那我們就曉得,八纏三縛他將來到哪裡去?肯定是三途,來生人天無分,就別想到極樂世界去了。所以我們念佛的同學,有真信切願,要常常想到這八種現象有沒有?如果有,要痛改前非,要認真的努力精進,特別我們說的三毒、五毒,要把它化解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  2010/8/15




 

在現前環境當中,我們想一生成就,首先要把三個根紮好,一定要知道。過去,一個世紀以前的人,無論是在家學佛或是出家學佛,每個人這三個根都紮得好,所以他們有成就。現在修行人為什麼沒成就?諸位你只要冷靜去觀察,你心裡就明白了。我們說修淨土的人,在家出家,臨命終時,我們去送往生,有幾個人頭腦很清楚、精神很好?臨走的時候告訴大家,「我看到佛來接引我,我跟佛走了」,那是真往生,那一點不假。如果走的時候昏迷,那就不一定了。但是送往生的助念的多,可以幫助他不墮惡道,這一點是我們能夠相信的、能肯定的,他是不是真生極樂世界?靠不住。如果要得了老人痴呆症,那就沒辦法了,助念都沒效。得老人痴呆症,迷糊顛倒走的,業障深重,臨命終時業障現前,不能往生。這樣的人走了依舊搞六道輪迴,你說這個事情麻不麻煩?我們真修真幹的人要防止這一著。

  如何叫我們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?用什麼方法?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。在我們中國古人講,「仁義禮智信」這五個字要做到,這五個字沒有做到,你臨走的時候有障礙。人沒有仁愛,沒有慈悲、沒有仁愛,病在肝,得肝病;人要沒有義,沒有道義,病在肺;人要沒有禮,病在心;人要沒有智,病在腎臟;沒有信用,病在脾胃,它有對應的。能夠把仁義禮智信都做到,仁義禮智信跟佛法裡的五戒完全相同,仁不殺生、義不偷盜、禮不邪行、智不飲酒、信不妄語,跟五戒完全相應,你都能夠做到,決定不違背,你的一生裡頭不會生病。「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」,我們自己才能保證自己臨終時候不糊塗,那就肯定往生。往生是在最後一念,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不是別的。所以平常要放得下,臨終你才沒有雜念,才不會想這個想那個,特別是把名色財食睡都捨掉,臨終時候乾淨,沒有污染。這一切煩惱知道了,要遠離,盡量的遠離,愈遠愈好,為什麼?這是纏縛,這是把我們捆在此地,不讓我們離開六道輪迴的,你說多麻煩。菩薩教我們斷掉、教我們離開,這叫解,把纏縛解開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  2010/8/15





在這個世界上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一切事業對別人都是有利益的、都是有好處的,你去幹不吃虧,這不能不知道。人生在世間很短促,一百年,年輕人提到好像很長很長,在我這個年齡,看一百年一彈指,很快就到了,有什麼意思?到晚年才真正體會到人命苦短!不怕苦,因為什麼?苦的時間短,不長,這一點點的時間我要咬緊牙根度過,決定不造惡業,值得!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時間長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乃至西方極樂世界邊地往生都恭喜你,你得無量壽,你離一切苦了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苦,所以叫極樂,你在那個地方成佛,很快就證得究竟的佛果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一六集)  2010/8/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