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看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,要怎樣念我們才能夠往生淨土?他老人家教我們是八個字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你看這是不是三昧?都攝六根就把你的妄念收回來,眼見色就起分別執著,耳聞聲亦如是,乃至意緣法,無一不是,這個心就是分別心,妄想執著往外面跑。現在我們要修行,必須把心收回來,眼從色塵那裡收回來,耳從聲塵收回來。實在,孟夫子也講過,孟子那個時代,佛教沒傳到中國來,孟子曾經說過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,也是這個意思。做學問的道理沒有別的,只是把心收回來,你這個心是放逸在外面,就是佛家講的六根六識往外跑,把它收回來,就是孟子所說的「求其放心而已」。大勢至菩薩講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都攝六根心就清淨,眼不緣色,耳不緣聲,六根不向外頭攀緣,心就定,這就是淨念。
淨念要保持相繼,不能讓它斷掉,一個念頭,這個念頭我們知道,前念滅了後念就生,念念都是淨念,這就成功。我們用什麼方法?用持名念佛,這都是無量法門裡頭的一種方法。佛教裡面淨土宗,雖然念佛的方法也有很多種,大分有四種,《十六觀經》裡面所說的,「實相念佛,觀想念佛,觀像念佛,持名念佛」,有這四種,四大類,每一類裡面還可以分,那就分很多種。我們是用執持名號,《無量壽經》上說的、《彌陀經》上說的,《楞嚴經》上大勢至菩薩說的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都是講的持名念佛。換句話說,我們把心定在這句佛號上,讓這句佛號念念相繼,這就叫念佛三昧。淨宗經論上又說「念佛三昧,三昧中王」,這句話很重要。念公在此地用《大智度論》上的話來給我們說,《大智度論》上講「百八三昧」,講了一百零八種,這都是歸納,這一百零八種展開是百千三昧、無量三昧,就這個意思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二五集) 2010/8/27
極樂世界不難去,往生經上面,往生經就是淨土的經論,三經一論,都告訴我們,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只要具備三個條件,信、願、行。你得相信,決定沒有懷疑,信心堅定;第二個要有願,真想去。能去得了嗎?就看你有沒有信心,你有沒有這個願望,有信心、有願望,沒有一個人不能去。行就是真幹,他那個行的方法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。我們這部經上三輩往生,經文是「一向專念」,一個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。心裡面真的要放下,放下得乾乾淨淨,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。要念到什麼程度?阿彌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這個境界叫一心不亂,沒有一個不往生的。念到這樣的功夫,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就高。功夫不到也行,也能往生,怎樣往生?經論上給我們說得很清楚,往生極樂世界的關鍵是臨終最後一念,那一念是阿彌陀佛,這就往生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二五集) 2010/8/27
人在六道裡面,到哪一道去投胎你要知道,是最後的那一念,那一念才是關鍵;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例外,也是最後那一念。所以真有這樣的人,一生沒有接觸過佛法,臨命終時遇到一個念佛的朋友,教他念阿彌陀佛往生,他聽到了歡喜,不拒絕,他真相信他就念,他真往生了。有,真有,不過不多。這種往生的人我們也不能小看他,為什麼?至少他具備三個條件,這三個條件都很難得。第一個條件,他臨終的時候頭腦清楚,他不迷惑。臨終頭腦迷惑,那就一點辦法沒有,他清楚,這是福報,我們中國人講「五福」,這是最後一個,臨走的時候走得好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這樣的人走,縱然是不學佛、不念佛、不求往生,肯定都是生天的。為什麼?他臨終清楚,他自己可以選擇他的道路,六道裡面最殊勝的是天道,肯定選天道。人到臨終一迷惑就做不了主,自己不能做主叫隨業流轉,那就可怕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二五集) 2010/8/27
我們這一生造作的業,有善業、有惡業,哪一個業力強,強者先牽,牽著你先去投胎。那我們就知道了,如果我們這一生十善,修善的力量很強,那就是天道;十善力量不強,還可以,大概有個中等,那就是人道,中品十善人道,上品十善天道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跟十善對照一下,做到多少?《十善業道經》裡面只說了一個大綱,沒有細說,細說在戒律裡頭,在小乘經裡面。中國古人,唐代中葉以後,佛門裡頭無論出家在家二眾弟子,根本戒都用儒跟道做基礎。這一千七百多年,在家出家學佛的同修成就非常可觀,證明古聖先賢選擇的是正確的。我們今天提倡用儒家《弟子規》、用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做基礎,依教修行,再學《十善業道》就不難了。這三個根紮穩,根深蒂固,我們才會有成就。這三個根是必須要的,三個根才是善人,這三個根都做到,是經上說的善男子、善女人。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知道,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;換句話說,不是上善之人,你到不了極樂世界去。阿彌陀佛很慈悲,想接你去,極樂世界的人不同意,因為你不善。這些道理都必須要搞清楚,不是念佛不靈,是我們的條件不具足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二五集) 2010/8/27
我有信願行,為什麼還不能往生?它還有附帶的條件,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清楚了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,我們善根少、福德少,去不了。善根、福德是什麼?善根是能信、能解,這是善根;福德是什麼?是能行、能證。換句話說,真正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的人,那個人有福,那大福報!我們一般人不知道,以為這個世間富貴就是福報,不是的,富貴你在世間能享幾年?縱然你活到一百歲,也是一彈指就完了。所以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。福享完了,你在這一生當中有沒有繼續修福?如果沒有真正修福,來生的福報比這一生就差很遠了。如果享福當中造作罪孽,也很容易墮三惡道,你說多可怕。這個人念佛往生,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,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,見一切佛,你說誰有福?可能這個念佛生到極樂世界的是個老太婆、老阿公,也不認識字,貧窮、貧賤之人,就是說他在社會上沒有財富,他也沒有地位,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,這能跟他比嗎?這些都是真正的事實,佛法裡面所說的沒有虛假的。遇不到,沒有這個緣分,那就沒法子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二五集) 2010/8/27
這三個條件,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你看因緣我們有,我們遇到了,得人身、遇佛法,遇到大乘,遇到淨土,緣具足了,能不能成就就看自己的善根福德,三個條件統統具足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善根福德,過去生中修的,過去有因,縱然咱們善根福德不夠,如果這一生的緣殊勝,很容易都把它補足,這叫補習,都能把它補足,這個緣就是聽經聞法。這個緣真的不多,現在講經教學的人愈來愈少了。愈來愈少不是沒有原因的,是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造成的,這不能不知道。現代的社會教育是誰在負責、誰在掌管?我們要知道,現代社會教育是媒體在操作,電視、網路,你看在現在的社會,哪一個人不看電視,哪一個人不看網路?電視、網路裡面的內容是什麼?暴力、色情、殺盜淫妄,它教這些,教得每一個人真是迷惑顛倒、心浮氣躁。於是聖賢教育就不能夠沾邊,佛菩薩來教都沒辦法教他,他不能接受。他煩惱太重,貪瞋痴慢,五個煩惱,貪瞋痴慢疑,對古聖先賢東西懷疑,沒有誠敬心。印光大師跟我們說得很好,聖賢教誨肯定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;沒有誠敬心,佛菩薩來教你也得不到利益。
文摘恭錄 — 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一二五集) 2010/8/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