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B


自性淨,清淨是僧寶,平等是法寶,覺是佛寶。三皈依是什麼?就這五個字,「清淨平等覺」,那就對了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與清淨平等覺相應,你真的皈依了。老師把三皈,三皈是佛法,不管是大乘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,從起心動念到言語造作,不能夠離開清淨平等覺,這是最高指導原則。你看一進佛門,首先就把這個傳授給你,你從今之後,依這個方向、依這個目標去修學,你才能超凡入聖。這叫真正的三皈依。那我們現在受了,受了怎麼樣?還是迷而不覺,還是染而不淨、邪而不正,跟沒受沒兩樣,沒什麼改變。這三皈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真的三皈,你這心裡頭不離開覺正淨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日夜有三十六位護法神保護你;五戒每一條有五位護戒神,五戒你都做到了,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保護你。你不會被邪魅附體,不會,你的護法神、護戒神很多。學佛還被附體的現象,可見得你沒做到,你的護戒神、護法神都遠離你,走了,不護持你了。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 


 
 
我們受三皈或者是受戒,要不要到戒壇去接受那個儀式?給諸位說,那儀式不重要。我早年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告訴我,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,實質是什麼?你真正發心想學,你就得了。我真正發心要學佛,我看到經典上寫的這個三皈依,我真的要學,認真學習,我明白了,你就真的受了。看到五戒,不殺生,自己就發個願,我這一生絕不傷害一切眾生,這條戒你得到了。不偷盜,我發心我這一生絕不佔人家一點便宜,這條戒你得到了。戒壇受那些儀規沒有做到,還是沒用!那不是真的。這些護法神他認真不認假,假的,他一看一笑了之;真的,沒有通過戒壇這些儀式,他一樣守護你。這個道理是真的,我們要想清楚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


 
 
自古以來講家,就是講經的這些法師們都採取這個說法,就是解釋一時,這一時就是一會之時。釋迦牟尼佛開示給我們講《無量壽經》,把這部《無量壽經》講圓滿了,這就叫一時。這是很多講經都這樣的說法,所以你看《佛地論》也是這樣的,「說聽究竟,總言一時」。釋迦牟尼佛說法,那我們聽法,他講完了,我們也聽完了,這是一時。「是故經中不言某年某月,但以師及弟子,機應和合,說聽事畢,即名一時」。機應,機是學生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機應和合也就是感應道交。這說聽事就圓滿,這叫一時。

下面再跟我們說,「又經中不舉年月者,各地曆法不同」,印度的曆法跟中國不一樣,縱然記載年月日,我們中國人也沒有辦法去考察。「又世界時分不一」,你要再把這個範圍擴大,走向大的世界,我們今天講時差,時差不相同。「四天王天一日,便是人間五十年」,四王天,這是欲界六層天的最下面這一層,跟我們最近的,叫四大天王。他們那個天上跟我們這個地球時間差別很大,他的一天,我們人間五十年;忉利天又加一倍,忉利天中國人稱玉皇大帝,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;再往上面去,倍倍增加,夜摩天的一天,人間二百年;兜率天的一天,就是彌勒菩薩的道場,那個地方一天,人間四百年。所以從兜率天看人很可憐,一天的四分之一,六個小時,人活一百歲的時候,他那裡看起來,在他那是六個小時,不到半天。所以說時分不一定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


 

這個開悟與學不學沒有關係,這是惠能大師在《壇經》裡面記載的是對無盡藏比丘尼說的話。由此可知,與我們學習的經教多少不相干,這沒有關係。往往開悟,因為他開悟重在放下,一門是最有力的,容易放。學了很多法門,反而就難了,不容易放下了,容易變成學術,把佛陀的教誨變成了佛學,變成一種學術,不得受用。真正得受用,是要在佛門裡面拿到學位,放下執著,你就證阿羅漢果,得到正覺;放下分別,你就是菩薩,你得到的是正等正覺;放下起心動念,你就是佛陀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這樣的話,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。我們要常常體會在心,你就曉得怎麼修行,幫助自己得定,這非常重要,得定是三昧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 


 
 
我們修念佛法門,得念佛三昧,對於我們往生有大利益。沒有得到念佛三昧,往生生凡聖同居土;如果得三昧,就生方便有餘土;如果開悟了,大徹大悟,生實報莊嚴土,不一樣。所以釋迦牟尼佛、阿彌陀佛、歷代的這些祖師菩薩,苦口婆心講真話,教我們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。你能這樣去學習,你一生當中決定成就。這個成就就是往生,往生真的是成就,往生真的是一生成佛。死心塌地,他的心就是定的,涉獵太多,心總是浮躁,總定不下來,這個我們實驗實驗就知道了。你同時學幾個法門,你心就不能定,長時間學一個法門,心是定的。持戒幫助你得定,所以持戒非常重要,不能夠疏忽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
 

 

這次我們講《無量壽經》,完全用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。我非常感謝他,給這部經作這麼好的註解,真難得!我跟他是晚年才相遇,那個時候他七十多歲,我六十多歲,頭一個稱我作老法師就是他。六十歲就是老人,我已經六十多歲了,在北京見他,他都教他的那些學生稱我老法師。寫這部註解不容易,他帶著一身重病,日夜不眠不休把這個註解完成,我看到非常感動。書出來之後,他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,我也就照辦了。在這個註解裡面,諸位都看到。所以我講這個是紀念他老人,我也特別把他老人家照片掛在這邊。往生的時候,那段時間大概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,他就一句佛號,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,他到極樂世界去了。這部註解完成之後,他是真的一切都放下了。他學得很多,他學過禪,跟虛雲老和尚學禪,也學密,宗門教下他都涉獵到,到臨命終時統統放下,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。這跟他老師有關係,他老師是夏蓮居居士。夏蓮居居士也是通宗通教,最後走的時候一句佛號,一心專求淨土。

  李老師我跟他十年,實在講他也是宗教顯密都嘗試過,他教我不要浪費時間,一門深入,專修淨土,那個時間真的是浪費了。你看,到最後真正管用,還是一句佛號,幫助他往生。由此可知,真正往生品位高的人是什麼人?鄉下老太婆、老阿公,他什麼都不懂,什麼也沒學過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一天到晚念。走的時候,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預知時至,沒有生病,真了不起!所以李老師常常說,學愚,自己想學愚,幾十年學得不像!愚不可及,古人講這句話有大道理。聰明,自己以為聰明,比不上鄉下老太婆,她一生一心一門,她往生品位高。你看那一個學生鍋漏匠,這個故事很多人知道,鍋漏匠的程度、成就,諦閑法師講:在當時這些名山大道場裡面方丈住持比不上你,講經教學的大法師也不如你。你看他不生病,預知時至,站著走的,死了以後還站了三天,等師父來給他辦後事。人死了之後站三天,哪一個講經的法師,哪一個方丈住持能跟他相比?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,時間並不長,好樣子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A


佛說經在什麼時候說的,這也是世尊教導阿難的。這「六成就」是佛教的,「如是我聞」,下面就是「一時」,佛在什麼地方。不記載年月日,只說一時。我們在最初學佛的時候,剛剛入門,對這樁事情很懷疑。我們中國古人都能夠把年月日記載下來,古時候用干支來記載。為什麼佛經,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,時間為什麼沒有記出來,只含糊說了個一時?總是搞不清楚。這多少年的時間,稍稍涉入經藏,才真正明白,一時是真的,說出年月日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,一時是真的。這底下解釋是根據大乘經上佛常講的,蓋時無實法。時間,跟時間相對的是空間,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的,實就是真實,不是真的。長短隨心,這時間長、時間短,你看境隨心轉,不但時間是跟著我們意念不同感受不一樣,空間亦復如是,空間大小隨心,漸漸入大乘境界就明白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
 

 
 
佛講一時正確,說一時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說,給了我們真實希望。我們想這個經,佛當年在「王舍城耆闍崛山」講的,就是靈山,跟《法華經》同一個地點。我們能不能參與這一會?釋迦牟尼佛講經,我們可不可以親自去聽?能。在中國佛教史有記載,智者大師讀《法華經》的時候入定了,定中他就看到世尊在講《法華經》,他還在旁邊坐著聽了一座,聽了一次。出定之後告訴大家,釋迦牟尼佛在靈山講《法華經》,法會還沒散,他親自去參加了一座。定中突破了時空的維次,智者大師距離釋迦牟尼佛一千多年,一千多年前他能夠進入他的道場,能夠親自聽佛講經。不但能夠回到過去,也能夠跨越到將來。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見到我們現在這個時代?見到了。如果沒有見到,他怎麼會說「五燒五痛」這一段經文?那個描寫的是什麼?我們現代的社會,見到了。不但見到現在,見到法滅盡,他說了一部經叫《法滅盡經》,這是什麼時代?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,是一萬二千年那個時候,那個時候的狀況,佛說出來了。不是預言,是他親眼看到的,這個看到正確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 



 
 
我們年輕的時候看到很多中國、外國的預言,中國的「推背圖」、「燒餅歌」,我曾經問李老師,我說這個真的嗎?老師告訴我,他說中國古人的預言,黃檗禪師的可靠,為什麼?他是定中見到的。像推背圖這一類的不一定完全準確,它是靠數理,數學。中國的《易經》那是本高深的數學,從數學上能夠推斷,數學是科學之母。可是那個東西真叫「差之毫釐,失之千里」,不能夠完全正確,裡面還是有差誤。還有一種是靈媒傳遞的信息,那要看他的等級,高級的靈媒傳遞往往是正確的,層次很低的就不正確。我們知道鬼道有五通,報得的,他不是修得的,是報得的。那個通靈的層次也不一樣,與每個人的心態不相同。這個我們現在懂得,心態主宰一切,心態好的,他層次就高,心態不善的,他層次就很低。但是都有能力跨越時空,層次低的跨越的幅度不大。像這些事情,我們在一生當中,特別在這個時代,常常遇到。所以自己不能不清楚。遇到不稀奇,是宇宙之間一種正常的現象。我們記住世尊一句話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接觸到了可以參考,一定要用自己定慧去對應,不能用情識,用情識去對應那往往會吃虧、會上當。要用定慧,心清淨不受它影響,用智慧來觀察,這個信息我們接到了應該如何應對,這就正確。所以佛法要記住「破迷開悟」,它不迷信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 


 
 
戒定慧三學,學佛的人一定要重視,不能疏忽。戒如果不是那麼重要,釋迦牟尼佛何必那麼樣的重視,那樣苦口婆心的來勸導?它真的太重要,那是根!我們今天學佛不得受用,什麼原因?我們把根疏忽了。在家學佛的同學疏忽十善業道,十善業道是修學佛法的根本大法。你看《十善業道經》上,佛就講得很清楚,從人天法說起,人天法是什麼?你在六道裡面取得人道的方法、取得天道的方法,是什麼?十善業道。往上去,講到聲聞菩提、緣覺菩提,乃至無上菩提,換句話說,從六道裡你取得人道、天道,一直到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統統依靠十善業道。這能不重要嗎?好像我們現在建大樓,建幾十層的大樓、建一百層的大樓,十善業道是什麼?是地基,基礎。你沒有基礎,兩層、三層都蓋不成,你怎麼可能蓋一百層的大樓?愈往上面去,你才曉得根基愈堅牢。我們今天看看十善沒做到,所以我常想為什麼過去的人他們能做到,我們現在做不到?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,從前人能做到,這家教好!家庭教育,小孩從一出生,父母就教他,所以他真的是紮了根。這是以後我們讀經的時候,經典上看到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 


 
 
唐朝中葉以後,中國佛教就不再用小乘,就是小乘也是以十善業道為基礎,中國不用小乘,採取儒跟道做為大乘的根基,通過一千七百多年的實驗成功了。你看從唐中葉到民國初年,每一個朝代修行真的有開悟的、有證果的,得定功的就太多了。八萬四千法門,哪一個法門都能幫助你得三昧,三昧就是得禪定,念佛念到清淨心現前,就是念佛三昧的成就。我們才漸漸的明白過來,我們要補習,補儒家的《弟子規》,補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,有這兩個基礎,十善業道、三皈五戒就輕而易舉,你真得到了,三皈是真的,不是假的了。現在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三皈,你看,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看看《六祖壇經》,我們就恍然大悟。六祖惠能唐朝時候人,武則天那個時代,他老人家那個時候傳皈依,他不念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,他不念這個,他念什麼?「皈依覺、皈依正、皈依淨」。他為什麼這個念法?我們要好好去想。肯定是佛法傳到中國來一千多年了,傳得這麼久,所以就出現很多訛誤。大家一聽到佛法僧,可能聽了佛就想到佛像,聽說皈依法就想到經書,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。錯了,那不是三皈真正的意思,三皈真正的意思是覺正淨。所以他傳皈依說皈依覺、皈依正、皈依淨,然後解釋「佛者覺也,法者正也,僧者淨也」。他給我們解釋,這麼樣一解釋,我們就明白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
 

 

皈依佛是什麼意思?覺而不迷。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,這叫真的皈依佛。是你自性佛,不是外面的佛。外面那個佛像是什麼?提醒你。佛代表什麼?佛代表自性覺。你就真的皈依了,不是皈依外頭,從迷惑顛倒轉過頭來,我要覺悟,不再迷惑了。皈依法,正而不邪,我從邪知、邪見、邪行回過頭來,依正知、正見、正行。這個標準就是戒律裡頭,戒律的基本就是《弟子規》。《弟子規》裡面教給你的是正知正見、正念正行,都是在自性上。《太上感應篇》一百九十五條,善惡的報應也是自性。總而言之,佛法自始至終,從初學到如來地,沒有離開自性。離開自性,那叫外道,心外求佛,這是外道。佛是什麼?佛是你的自性,這一定要知道。皈依僧,出家人是代表僧,看到出家人馬上就警覺到,我應當淨而不染。我從染污回過頭來,依靠自性淨。你看惠能大師開悟,頭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,皈依本自清淨是真正皈依僧,與外面境界不相干,所以佛法叫內學,完全與自性相應。自性淨,自性正,自性覺,實在講就是我們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四集)  2010/7/19


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C


我們這些年來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,討論一個主題,化解衝突。衝突從哪裡生的?從對立生的。要沒有對立,哪來的衝突?所以你要曉得,佛門裡沒有對立、沒有矛盾、沒有衝突。別人跟我對立,別人對我有矛盾、有衝突,我對他沒有,不要求別人對自己,要求我怎樣對人,你的佛法才能成就。要求別人怎麼對我,錯了!那叫什麼?心外求法,那就變成外道。佛法從自心裡面去求,不在外面求,為什麼?心能轉境界。譬如人家毀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不學佛的人說,這是我的冤家對頭,我要報復他,他起這個念頭。這個念頭錯誤,這是不知道自他是一體。你這一報復,在六道輪迴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苦不堪言,錯了!覺悟的人怎麼樣?覺悟的人知道,我跟他是一體,他對我的毀謗、對我的羞辱、對我的傷害,是他迷而不覺,就原諒,痕跡都沒有了,不要說原諒,沒有原諒,痕跡都沒有,歡歡喜喜還是對他。那個人是什麼?菩薩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




 

再從深處一想,他對我有利益,他是我恩人,他毀謗我,看看我起不起心動念,我不起心動念,我就提升了,他幫助我提升,這一關考試我通過了。他陷害我,我沒有一點怨恨心。你們在大乘經上讀到的,釋迦牟尼佛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,叫忍辱仙人,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,那是多麼慘痛的一個事情。釋迦菩薩一絲毫怨恨心都沒有,而且告訴歌利王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,為什麼?報你的恩。因為你這樣子對我,考驗我忍辱這個心夠不夠,我能忍,忍辱波羅蜜畢業了,最後一關,畢業了。禁得起考驗,凡是來考驗的人都是恩人。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你執著它幹什麼?錯了。統統放下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你怎麼不會生感恩的心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


 

 

真學佛,對任何人感恩,他對我好,我感激他,他對我不好,也感激他,都是幫助提升。對你好,好裡頭沒有貪戀,斷什麼?都是斷煩惱,斷貪戀、貪愛;對你不好,斷瞋恚。在這個地方看看你貪瞋痴放下多少,真放下了,若無其事;你還有一點點怨恨,你沒放下,順境裡還有一點歡喜,沒放下。喜怒哀樂愛惡欲叫七情五欲,那是煩惱,必須在環境裡頭,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裡去鍛鍊,鍊到不生煩惱,心平氣和,我們這個經本上經題,清淨心現前了。他對你怎麼不好?大恩大德!大恩大德的人你還要去報復他,你完了,你還繼續搞六道輪迴。什麼時候能出頭?什麼時候遇到這些障難、遇到這些考試心平氣和,你就能出頭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




 

修行人生活在哪裡?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。這個世界,沒有一個人對你不起作用的,沒有一個人對你不是在幫助你、在成就你的,就看你會不會、你認不認識。我這次在印尼訪問,也是遇到一個企業家,生意大概做得很大,請我吃飯。問我一個問題,有一個人騙了他的錢,大概不少,他問我,要不要在法院裡起訴,告他,把錢要回來?我說你學佛多久?十多年了。我說:如果你真學佛,就算了吧!為什麼?這錢數目是多,但是你有錢,你是個大財主,對你來講無所謂,你何必計較,何必放在心上?你又不是沒有錢用,又不是缺這個,你用他用是一樣,有什麼兩樣?我看他聽得懂聽不懂,他真聽懂了,那他真的學佛;如果聽不懂,還有怨氣,還去告狀的話,白學了,十幾年佛白學了。這個就是什麼?在考驗你的功夫,你能不能放下。到這個關頭還是放不下,你還是原地踏步,你的學佛是一步也沒走出去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B


底下講的我聞。「我聞者,聞成就」,六種成就的聞成就,「阿難結集法藏時自言,如是法門,我從佛聞」。這是說明,他登座複講,不是他自己說的,是聽佛這樣講的。「我」是自己,「聞」是我親聞,告訴大眾,這可以證信。這一切,在佛法裡面學習、修行非常重要。佛法在中國歷史上記載,釋迦牟尼佛入滅,也就是過世,到今年三千零三十七年,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的。他是周穆王五十三年過世的,從那時算到今年,三千零三十七年。外國人,當然他也有根據,他們說的是今年是二千五百五十四年。中國跟外國這個記載,相差差不多六百年,這個咱們不要去管它,用不著去分別執著。總而言之,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至少是二千五百年以上,在中國人記載。中國過去這些佛門的大德,包括虛雲老和尚,民國初年這些大德,都用中國的紀年,就是三千零三十七年,都用這個。這麼長遠的時間,世世代代弘法、護法這些大德,特別是弘法,講經教學的這些人,他們是怎樣培養成功的,學習成功的?全學阿難,這一點要知道。那就是都是講小座成功的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


 

 
 
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《楞嚴經》,四個月,第一次住四個月,一九七七年,三十多年前了,正好演培法師在此地,我跟他在台灣認識。他們有一輛巴士在香港旅遊,就邀了我一道,我們就坐在一起。他就談到弘法的法師,他說佛學院,非常感慨的說,佛學院出不了人才。在那個時候,還有一些講經的大德,統統都是講小座出身的,他指著我,「包括你也在內」。真的,我們是講小座,就是複講。複講是阿難開頭,阿難升座講經,完全是複講釋迦牟尼佛的,不能加一點自己的意思在裡頭。古人教學好嚴,你自己有悟處,你不能講,你還是要講老師的。為什麼?訓練你的定力、訓練你的謙虛,也就是決定不在老師講的上面加一個字。這就是什麼?老實,聽話。到什麼時候才能發揮自己意思?自己有悟處,開悟了。自己沒有開悟之前,決定遵守老師的,以前這樣嚴格。所以,世世代代出高僧、高人,這個方法真好!但是在今天,今天民主開放自由,就不能限制了。所以這一代出的人就少了,就比不上過去。為什麼?沒有那麼嚴格。它嚴格的好處在哪裡?它裡頭有戒定慧三學。現在你可以自由發揮,自己蒐集資料,戒定慧沒有了。沒有戒定慧,變成什麼?變成佛學、變成學術,跟從前不一樣,從前是完全從戒定慧培養你的性德。佛教要真正能復興,還得用老辦法,不用老辦法,培養的是學者、專家,像現在大學裡面培養這些博士,德行就差遠了。德行是什麼?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這就沒有了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

 


 

阿難是第一個表率,幾千年來培養講經的法師都這個方法。怎麼個培養法?法師升座講經,在一個講堂,選擇,他是兩個條件,這是講學經的兩個條件,做講經的法師,第一個記憶力好,你這一遍聽了之後你不會忘記,第二個理解力強。這是兩個基本原因,沒有這兩個條件,你就沒有辦法學講經;沒有辦法學講經,在一起學習,將來做護法。寺廟是個學校,講經是教員,沒有講經做職員,日常行政事情你們去做,做職員,教職員,學校就兩種人。所以教員一定這兩個條件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


 

 
 
無論是教員、職員,基本的德行是一樣的,那就是我們講的四個根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,再是戒律,要持戒,這個是普遍的,共同科目。學講經的這幾個人,老師,就是法師挑選出來坐第一排的,面對著老師,他們坐第一排,第一排都是要擔任複講的。聽完老師這堂課,明天你把你昨天聽到老師的重複講一遍,不准加自己的意思。老師怎麼講的你就怎麼講,老師講錯了你就錯講,你也不必糾正,完全照老師的,古人是這個辦法。我們過去在台中學講經就是這個方法,李老師把這個經講一遍給我們聽,我們記住了,明天我們再講給他聽,完全一樣,不能加,少沒有關係,忘掉了可以不講,不能加!我當年跟老師,我就佔了這點便宜,我記憶力好,這兩個條件具足,理解力、記憶力很強。我聽一遍,大概在一個星期之內,我用強記可以能記得百分之九十五,我有這個能力,所以被老師看中,沒有這個能力你沒有辦法學。最低限度要能夠記百分之七十,你才有條件學講經,如果百分之七十達不到,你沒有辦法學習。那時候沒有錄音,真的要靠強記。所以相當不容易!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




 

我跟李老師十年,學五部經,在老師門下決定守規矩。我們練習講經在台中蓮社,還有個地方,靈山寺,這兩個地方是我們學生練習講經的地方,就是複講,決定嚴守規矩。我到香港來講《楞嚴經》,我這部大經是跟李老師學的,他講了三年,我也講了三年,複講。這個經複講過一遍,心裡有底子、有把握,香港人來邀請我就答應了。但是在香港講經我就可以發揮了,我也參考一些古大德的註解,這是契機,香港的根機跟台灣不一樣。所以在學習跟自己出來這也不一樣,學習是基礎,一定要照規矩,一板一眼,不能錯,你的根才紮得深。這個訓練忍辱,自己有見解什麼東西,想講,一定要忍,就不准,培養你的定功、培養你的謙虛。最怕的是傲慢,人要有絲毫傲慢就完了,就像《論語》裡面所講的,夫子說了個比喻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餘則不足觀也」。你想做學問這樁事情,最忌諱的,絲毫傲慢就把你整個毀掉了。所以那麼樣壓制你是什麼?把傲慢習氣壓掉。古聖先賢對於培養底下一代用心良苦,於此可知,不容易,真正關愛你,真正在培養你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

 


 
 
現在人沒福,如果用這個約束,他侵犯他的自由,他不服,這完了。所以老師能不能教?不能教。我們在台中跟老師,我們二十多個學生,裡面我們就知道,有三、四個老師完全聽他的,他自己愛怎麼樣,從來不責備。真正聽話的,老師很嚴格,有打有罵。我們也看到,對那些同學怎麼特別好,都是笑咪咪的?我們雖然不說話,我們那個態度老師看出來了,找我,跟我講,為什麼對那些人那麼好?不肯學,不聽話。不聽話、不肯學,你責備他,他不接受,他有怨恨,何必跟人結怨?你肯學,我教你;你不肯學,好,隨便,旁聽吧!我們才了解老師的用心。這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,決定不要去得罪人,這個重要。肯學是他的事情,不肯學也是他的事情,何必勉強?古時候那個教學可以勉強,為什麼?社會一般都是這樣要求的。現在社會是自由開放,社會不要求,我們要隨順世情,世間的情要隨順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你明瞭之後,你的生活、處事待人接物活活潑潑,一點都不呆板,善人歡喜你,不善人也歡喜你。這個叫學佛,真是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,這就對了。學佛還有執著,學佛還有怨恨,那就大錯特錯,你這佛怎麼學的?佛教你斷煩惱,佛教你長菩提。

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八十三集)  2010/7/18